麻醉诱导——起飞
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事故的高发阶段,飞行员需在短期内操控很多事情,一些细节若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麻醉诱导也一样,这个过程是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高发期。简而言之,麻醉诱导是在短时间应用强有效的麻醉药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进入深昏迷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病人生理状况急剧变化,对病人和麻醉医生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全麻诱导,一种为吸入诱导,即通过吸入麻醉药使病人入睡,另一种为静脉诱导,通过静脉注射麻药使病人入睡。
吸入麻醉药的历史悠久,1846年在美国实施的第一例乙醚吸入麻醉是现代麻醉开始的标志,在之后的将近一个世纪,吸入麻醉一直占主导地位。吸入麻药常以液态方式贮存,在室温时挥发成气体经麻醉机传输给病人,经过肺吸收后作用到大脑引起感觉的丧失。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七氟醚和地氟醚等麻醉剂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术前哭闹且无法配合建立静脉通路的小儿。
静脉麻醉药的应用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为麻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其种类繁多,最常用也为大家熟知的即为让迈克·杰克逊致命的异丙酚,颜色为乳白色,它可使病人在用药后1分钟内进入“睡眠”状态,而且大部分人觉得“睡得特别香甜”,一旦停药后可迅速苏醒,现在开展的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检查也是主要用这种药物。它的缺点除了注射时疼痛外,更严重的是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心率变慢等,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的话,病人可能会因此致命。临床上对使用这种药的医生资质限制是非常严格的,精通生命复苏的麻醉科医生才有资格用这种药。
诱导过程中除了应用吸入或静脉全麻药让病人入睡外,还需应用镇静药(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加深睡眠)、镇痛药及肌肉松弛药。
让病人入睡,肌肉松弛后,病人进入了麻醉状态,没有知觉但同时也不能自己呼吸了。此时麻醉医生的另一个艰巨的任务是帮助病人呼吸,建立人工的气道。人工气道建立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任何原因造成的无法有效给病人供氧,都可使病人在几分钟之内心跳停止或成植物人。为此,麻醉医生对任何一个麻醉患者都要严格的评估气道,在术前让病人张嘴、看牙齿情况、了解颈部活动、了解是否打鼾、有无哮喘史等都与建立气道有关。麻醉医生首先通过面罩人工给病人供氧,在麻醉到达一定深度时就给病人气管置入特殊的管子,连接麻醉机,麻醉机就如病人平时自己呼吸一样,有节律的通气供氧。这个过程顺利的话几分钟就能完成,但在个别时候,这短短的几分钟会令人惊心动魄。
几乎所有的麻醉药都抑制呼吸循环,使病人的血压心率下降,诱导期大量药物应用使过敏等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在此期间,麻醉医生在让病人入睡的同时,需要时刻关注并调控病人的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顺利完成麻醉诱导,建立人工气道,病人各方面都平稳了,麻醉医生就可进行其他一些操作如深静脉置管、动脉穿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