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四总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军队人员使用互联网作出了规范,特别是给智能手机开出了“准入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暖心的政策让基层官兵欣喜与期待。但我们在点赞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
要有守住阵地的忧患意识。当下,年轻官兵普遍“入网比入伍早、网龄比兵龄长”,不少人入伍前白天是“低头族”,熄灯后是“萤火虫”。官兵可以有序使用智能手机后,政治教育能否适应这一新情况?管理手段能否跟上新节拍?以保密工作为例,微信、米聊和陌陌等社交媒体均可搜索“附近的人”,一些敌对势力抓住这一特点,通过“地理位置伪装”软件虚拟自己的位置,并定向获取该位置附近的人员信息,不断加大“打进来、拉出去”的力度。在这块没有划定具体作战区域的阵地上,敌人正试图逐个击破。我们要有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加紧加快手机和网络的建、管、用,以“把红旗插上阵地”的冲锋姿态,登陆手机桌面,抢占网络平台,构建强大的思想“防火墙”,打赢“无形的争夺战”。
要有敢于担当的开拓精神。万事开头难,对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我们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网络是个宝,用好得趁早”的观念已经成为共识,不少官兵在入伍前就已是用网的行家里手。说陌生,是过去很多单位以禁代管、简单封堵,至今仍有一些领导在犹豫观望,网络对不少官兵来说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总部出台《规定》时考虑到各单位实际情况不同,将政策细化的责任交给了师旅级单位。但有的单位过去习惯了原封不动地执行指令,却不习惯于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规则,宁愿“等等看”,不愿“第一个吃螃蟹”。大事看胸襟,难事看担当。在“慢一秒阵地就会丧失”的紧要关头,各级领导应该勇于带头、敢于负责,围绕难题开拓实践,搞好顶层设计,用好新兴技术,规范网络管理,在开拓创新中立起“好样子”,不能让官兵“等到花儿都谢了”。
要有在线升级的紧迫意识。身处“互联网+”的时代大潮中,有人抱怨“部队管理教育不灵了”,尤其是智能手机与社交软件进入军营后,在年轻官兵中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圈子”:他们有困惑不问班长问百度,有难题不找战友找网友,有空闲不爱跟战友打成一片爱刷“朋友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反躬自省,我们到底懂不懂网言网语?是否擅长于“键对键”?面对快速“刷新”的网络时代,政治工作者只有具备“在线升级”的紧迫意识,积极改进台上台下、你听我讲的传统教育手段,大胆尝试“网络+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才能切实打破“话语壁垒”,填补“数字鸿沟”,拉近与官兵的距离,为生命线加载“数据链”。
要有灵活应变的管控能力。“手机一刷,尽知天下。点击分享,天下尽知。”当下,有人感慨“军营已经没有了围墙”。可以预见,随着一段段被“刻意加工”的视频、图像以及一个个“敏感点”在社交网络上被热炒,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必然会给部队带来严峻的现实挑战。从“被动管控”向“主动疏导”转变,要充分认清新媒体环境下三个“不等式”:一是“强调导向≠强制服从”,舆论宣传上的“疏”比“堵”效果好;二是“不炒作≠不报道”,热点信息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应当及时公布;三是“正面报道≠掩盖不足”,信息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而不能刻意拔高、人工美化。与此同时,也要加强新技术的运用,采取软件过滤、控制非法访问、禁止非法信息输入输出等手段把住关口,提高发现网上安全隐患的能力,积极打造不良信息“过滤网”,确保网络可管可控。
(作者系91860部队政治委员)
(《解放军报》2015年10月30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