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身份特殊网上陷阱隐蔽 如何第一时间规避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庄乾军 高先千 王冠华责任编辑:李晨
2017-05-17 02:15

教育免疫力弱的“易感人群”

军人身份特殊,网上陷阱隐蔽,如何帮助官兵在第一时间预防和规避网上陷阱,成为摆在各级带兵人面前的必答题。

不久前,警通连指导员王少飞发现,女兵小彭休假归队后,闲暇时总是躲在房间翻看手机,朋友圈转发的内容均是涉及某明星的八卦新闻。

“每当这位明星发微博,我第一时间转发;‘后援团’集资,我主动捐份子钱……”一番谈心后,小彭坦言,疯狂的追星行为,已让自己入不敷出、身心疲惫。

为此,王指导员一边耐心细致地做好小彭的思想工作;一边发挥其特长,让小彭担任基地电视台播音主持人。渐渐地,小彭认识到盲目追星的危害,自觉校正了思想和行为偏差。

该基地总结近年来官兵遭遇网上陷阱的案例发现,“网购频繁、沉迷网游、网上交友活跃的官兵”“方便接触使用网络的官兵”“新兵、毕业学员、零散调入人员”和“休假、学习归队人员”等“易感人群”需特别关注。

为此,该基地组织思想骨干、保卫委员两支队伍培训,摸透官兵网上行为的心理需求,扎实有效开展网上预警工作。

针对处于岗位调整、休假探亲等特殊时期的官兵,为他们建立心理档案和在外人员定期联系机制,通过动态跟踪,随时了解官兵心理行为变化。

行为上架起制度防范的高压线,思想上更需价值引领的指南针。日常教育中,该基地不断加强官兵正确交往、合理消费、健康娱乐等教育,引导官兵面对诱惑做出正确判断。

中士温暖一度迷恋观看网络直播,经常在一些直播平台为主播送上虚拟礼物,并打算退伍后当一名“网红”。

教育课堂上,指导员王少飞搜集列举大量事例,揭示了一些网络主播为博得关注度,不惜将涉黄、涉暴场景搬上屏幕,甚至做出“伪慈善”“伪正义”等道德低下、违法乱纪行为的事实。

细心的引导教育,让温暖渐渐认识到,身为军人,正确的荣辱观与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立身做人之本,立足岗位练强本领才是硬道理。

建设风清气正的E网蓝天

网上陷阱犹如重度雾霾,模糊的不仅是官兵的情趣追求,更有成长成才的希望憧憬。近年来,各级越来越重视对官兵网上生活的预防监管,但很多时候还存在对官兵行为“线下关注多、线上关注少”;对问题隐患,管理骨干关注的多,普通官兵关注的少;在管理制度上,营区内相对完善,营区外相对缺失等现象。增强官兵防范和抵御网上陷阱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教育监管需线下、线上协同用力,达到同频共振。该基地在用好传统教育监管方式的同时,不断拓宽网络渠道,建立“基地、各部、科室、营连”四级拓扑结构的微信群。各单位定期结合法规案例警示教育、时政热点解读辨析等,在微信群里组织讨论辨析,让官兵始终绷紧安全弦。

着眼建立群防共治的防范态势,他们坚持常态化开展网德网纪教育,推送主流媒体传播正能量的文章,并通过组织模拟法庭、演讲竞赛等活动,让官兵充分认清网上陷阱的危害性,在相互常拉袖子、常提醒中提升防范意识。此外,他们与驻地网监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对官兵网上行为进行监管;与官兵亲属合力共管、倾心共育,确保官兵健康上网、合理用网。

既抓好人防这个根本环节,又抓好技防这个关键环节。该基地研发VPN软件,通过过滤掉不良网站、记录官兵网页浏览情况等方式,有效监管官兵上网行为;利用相关软件与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网监实时对接,对不良信息关键词库、敏感舆论舆情及时通报;加强对相关人员的重点监控,与驻地相关部门一同对快递人员、营区周边务工人员、商店卖场人员等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快递安检中心,配置热成像检测仪、金属探测仪等安检器材,把违禁物品挡在军营之外。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