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解答:“今夜无眠”多半是情绪“感冒”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赵汉清责任编辑:柴潇
2016-12-15 09:02

    制图:邓方宇

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3天不睡觉就会危及生命,可见,睡眠是人的健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影响,不少战友出现了失眠现象。全军精神医学中心主任、解放军第102医院副院长赵汉清指出,“今夜无眠”多半是情绪“感冒”所致。

工作压力大、自我要求高容易患慢性失眠

某部机关宣传干事小陈调到机关才1年,就失眠3个月。由于他对自己要求很高,每项工作都反复推敲,生怕哪个环节出错,因而每天晚上加班很晚,就连躺在床上脑子里也全是工作,有时一晚上只能睡1个小时。持续2个月后,他的状态非常糟糕,整天焦虑不安,疲倦困乏,打不起精神来,记忆力也不断下降,有时写材料连常用的词语都想不起来。

小陈患的是典型的失眠症,工作压力大、对自身期望过高、性格好强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这种慢性失眠容易出现期待性的焦虑,长期担心事情做不好,加上工作量大、经常熬夜,很容易引起失眠症。像小陈这样的病情必须及时治疗,否则不但影响工作,还容易导致因抵抗力下降,引起其他身体疾病。在此提醒广大战友,做好工作计划,尽量把工作和生活分开,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适当安排好作息时间,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应对挫折承受能力不足易患应激性失眠

某部士官小张是连队训练骨干,去年年底还被评为训练标兵。1月初,上级组织实弹射击比武,他成竹在胸,暗自定下争一保二的目标。然而事与愿违,他只取得了全旅第四名,连奖状都没拿到。回到连队后,他感觉无脸见人,当天晚上一整夜都没睡着。之后的1个月,他都处于失眠状态,并不断地埋怨自己,还经常以生病为由逃避训练。

小张第一次就诊时,是哭着描述他的经历的,情绪非常差。小张主要是承受挫折能力不足,在挫折来临时没有正确的应对方法,导致应激性失眠,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他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会很糟糕。

部队环境特殊,我们除了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年轻战友,在经受突发性事件或挫折时,要保持平稳的心态,充分认清和客观分析原因,不能把不良结果夸大。多与战友沟通交流,如果消极应对或悲观绝望,容易导致抑郁、焦虑等症状,甚至大脑抑制兴奋失去平衡,打乱了睡眠规律。而失眠又导致焦虑加重,引起免疫力下降,不但影响工作和训练,还容易导致躯体的疾病。

对失眠过分恐惧、不断自我暗示导致恶性循环

某部机关刘参谋每天下午三、四点就担心晚上睡不着,而他越是担心,结果晚上越是睡不着。原来,刘参谋有一次因为第二天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头天晚上准备材料,忙到凌晨2点,躺到床上后还在想着上午怎样发言,一直到4点才睡着,结果开会迟到了半小时,被领导点名批评,对此他一直懊悔不已。之后,他意识到失眠真可怕,每逢遇有重要事情,前一天总是担心失眠误事,因过分焦虑,他陷入了失眠的痛苦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偶尔出现失眠现象,很正常,但是很多人对失眠看得太重,怕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心情、容貌以及耽误重要的事情,从而产生一种睡前焦虑,不断地自我暗示,进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失眠分为4种,一是入睡困难,一般指超过30分钟不能入睡;二是晚睡多梦,睡眠比较浅;三是早醒,醒后就睡不着,一般是抑郁症伴随的症状;四是睡眠感缺乏,总是埋怨没睡好。这些情况如果自己调适不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药物来起到抗焦虑和催眠的效果。

对失眠要有正确的认识,既要重视又要藐视,偶尔失眠完全没必要过度紧张。当造成失眠的因素解除后,失眠症状自然会消失,但长期失眠应重视,要找原因,查明是否由身体的其他疾病引起的,如果确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引起的失眠,应尽早咨询心理医生,不要自己硬扛。

(裴伦强、王之辉整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