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上的文物故事,哪一个让你泪目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董玥责任编辑:董玥
2017-04-18 10:17

那些改写了历史的枪炮声

见证南昌起义的驳壳枪

朱德的驳壳枪 抢号592032 口径7.63mm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5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举行授旗和开学典礼仪式。不久,人们就在学院的军史陈列室中见到了一把漂亮的驳壳枪。这是德国造的7.63毫米口径的毛瑟警用型手枪,枪号为592032,弹匣可容弹10发。这种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批量进入中国,有数十万支装备于中国各派军队中。但数十万支枪中的这一把却不同寻常。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立后,这把枪即被移交过来,成为一级文物珍藏并展出。

这就是“朱德的手枪”。枪身上刻有“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的字样。

许多观众问:“这是不是在中国革命史上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其实“第一枪”的说法只是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开创性意义的象征性概括,并不是指哪支枪先打响。然而这支枪确实是那伟大的“第一枪”的见证者。

(2017年1月8日第8版 《朱德驳壳枪——见证南昌起义》)

刘鼎与我军第一支制式化步枪

刘鼎生前照片

八一式步马枪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国民党政府只发给5万兵力的武器弹药。到1939年9月,国民党政府就完全停止供给。八路军极度缺乏枪支弹药。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毛泽东与中央军委做出决定,1939年6月八路军总部成立了军工部,在太行山创建了兵工厂,以修枪为主,同时造黑火药手榴弹,手工仿造步枪年产量仅500支左右。前方急需武器,军火生产跟不上,令八路军总部领导非常着急!这时,朱德总司令想到了刘鼎。

1940年4月的一天,朱德和彭德怀到抗大总校参加第6期开学典礼。朱德找到在该校特科大队的刘鼎说:“我要你去总部军工部当部长,把军工生产尽快搞上去!”

刘鼎使用过的工具 现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刘鼎率领太行老军工们只用了两个多月的革新创造,就用集体的智慧设计制造出第一支新枪。这支枪吸取了“捷克式”“三八式”“汉阳造”以及我军积累的造枪经验。它的长度比一般步枪略短,比马枪稍长,重量轻,体积小,坚固,外形美观。射击精度高,刺刀锋利、特长,断面近似三角形,上刺刀半自动,下刺刀手工复原,枪的刺刀紧紧连在枪筒口部,平时折伏在枪杆上不会丢掉,肉搏时能迅速脱钩展开。全枪重3.36公斤,口径7.9毫米。装退子弹机构大有改进,退子钩(即退壳钩)是大型的。检测时,射击刺杀等各项军事技术指标全部达标。

1940年8月1日,刘鼎和枪厂厂长陈志坚,背着样枪到八路军总部汇报。总部正开党委会,很多领导在场。彭德怀首先拿起新枪,翻来覆去地看,掂了又掂,高兴地说:“好枪!好枪!”刘伯承说:“我想要的枪老要不到,今天见到了!只有枪机是旧式的,刺刀好,比‘三八式’的长,在刺杀中大大有利。刀形不是日本式的,也不是俄式的,是变三棱形,关闭时平伏,刺杀时弹出有棱,坚固耐用!”徐向前背起枪感叹道:“红军时代如果人人有这样一支枪就好了。当兵让我背这种枪,不吃饭也高兴啊。”左权拿起枪,高兴得边看边做刺杀动作。最后彭总问:“可以年产多少?”刘鼎答:“3个厂大约生产3000支。”彭德怀对刘伯承说:“够装备1个师。”又问:“如果扩大生产,年产9000支,一年装备3个师,3年就是9个师,怎么样?”刘伯承说:“好啊!”彭德怀当即将新枪命名为“八一式步马枪”,并令军工部迅速组织生产。

1940年秋,我军建军史上第一支制式步枪“八一式步马枪”开始批量生产装备部队。经过战斗的考验之后,战士们夸赞说:“总部兵工厂的‘八一式步马枪’使用效果比‘三八式’好。”“阎锡山兵工厂造的步枪不如咱‘八一枪’的性能好。”“咱们的枪不亚于‘汉阳造’啊。”各部队争着要“八一式步马枪”。听到前方将士的夸奖,老军工们的干劲更大了!1940年第四季度,“八一式步马枪”就生产出3364支送往前线。随之子弹产量也翻倍增长,刘鼎带领技术人员新建了第二个子弹厂和机器设备制造厂。太行老军工为抗日前线源源不断送去能与敌人火力抗衡的武器弹药。

(2017年3月12日第8版《刘鼎与我军第一支制式化步枪的诞生》)

大渡河畔,红三连“三炮救长征”

 

在红三连的连队荣誉室正中央,摆放着一具没有瞄准具和左支架的迫击炮。每逢新兵下连、老兵退伍、重大纪念日等时机,连队官兵都会来到这里,领略这门炮的威武之姿,聆听它的传奇故事。

1935年5月25日,在强渡大渡河战斗中,担负先头作战任务的第1团组成17人奋勇队,乘坐1条小木船向河对岸率先强渡。当17勇士强行登岸后,敌人的机枪像火舌一般向他们喷射而来,17个人被完全压制在滩头,无法前进。

千钧一发之际,指挥战斗的团长杨得志急令炮兵连长赵章成开炮支援。手里只有一具“眼瞎腿缺”的迫击炮和3发炮弹的赵章成,靠着经验准确测量距离方位,3声炮响,3发炮弹在敌人桥头阵地开了花,完全打乱了敌反扑和阻击队形。17勇士顺势占领有利地形,跟进部队也顺利登岸,成功扭转了战局。

跨过大渡河这道天险后,这门炮一直伴随红三连官兵南征北战,无论仗打到哪里,它的神威就发挥到哪里。和平时期,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改写历史的迫击炮虽然进入了连队荣誉室,但它承载的精神得到继承和发扬。

(2016年08月24日第7版《一门改写历史的迫击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