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总医院:急性脑梗取栓上演“生死时速”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莫鹏责任编辑:马依
2016-09-29 09:27

9月26日凌晨4时,一阵急促的救护车呼叫声划破了深夜静谧,驶向火箭军总医院。急诊室和手术室灯火通明,透明的玻璃门内,数十个身穿白色和绿色工作服的身影不停穿梭忙碌。

“大夫,大夫,求求你了,一定要救救我老公啊……”火箭军总医院门诊二层脑卒中手术室门外,病人家属一声声的呼唤让人心碎。

患者是一位姓张的中年男性,北京人。9月25日,张先生像往常一样,午睡起床后,突然出现头晕、目眩,同时感到右侧下肢麻木。

“我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变成这样了?”张先生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出了意外。因为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平时都按时服药、积极配合治疗。突然犯病让他不禁想到是不是因为自己最近工作太忙碌,血压控制不理想?想到这里,他立刻前往朝阳区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大夫考虑是高血压,让他口服降压药,随即有所缓解,他便回家放心地休息。

次日凌晨4时,张先生出现了言语含糊、头疼眩晕,叫醒家人后随即出现晕厥,家人立即将他送往离家最近的脑科医院就诊,头颅CT未发现脑出血,考虑患者是急性脑卒中,建议转往火箭军总医院治疗。

凌晨5点30分,火箭军总医院血管神经外科的脑卒中团队赶到急诊室,一系列检查随即紧张有序展开,患者神志浅昏迷状态,体温36℃,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右上肢血压168/103mmHg,左上肢196/113mm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迟钝。昏迷状态,查体不能配合。

“立刻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头颅核磁检查!”同时,医生用微信将患者初诊信息发给了国际著名神经介入专家、火箭军总医院副院长姜卫剑教授。姜卫剑收到微信后发出指令:“随时准备上台。”

赶到急诊室,姜卫剑对患者检查后,值班医生仇汉城下达医嘱,一边安慰患者家属:“急性卒中确实不乐观,但是送来及时,目前考虑为急性脑梗塞,虽然已过了急诊溶栓时间窗,但我们准备了第二步的治疗方案,准备手术动脉取栓,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全力抢救!”

“姜院长,头颅核磁结果出来了,基底动脉闭塞,右侧枕叶急性脑梗塞。”

“立刻上台,动脉拉栓取栓。快!”姜卫剑一声号令,助手们火速进入手术程序。

由动脉斑块造成的急性脑卒中,国际公认的最佳溶栓时间为3-5小时,过了这个时间窗,将会造成动脉闭塞。姜卫剑通过长期临床治疗发现,如果闭塞斑块没有形成梗死,进行取栓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而且降低治疗成本。他为此进行“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立体成像研究及浏览”“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三维流动核磁共振成像研究”,并成功研发获得国家专利的一种颅内血栓抓捕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创造了治疗急性脑梗塞全新的方法与途径。

像张先生这样的患者,国际通行的办法是支架介入或复合手术,但张先生却享受到了姜卫剑的创新成果。

备皮、麻醉、插管、造影、导管输送抓捕器……取栓手术快速推进,无影灯下,姜卫剑与助手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手术指示灯熄灭,手术室大门打开,“姜院长,怎么样?怎么样?”在外焦急等候的患者家属立即围了上来。“放心,血栓完全取出!”姜卫剑对家属说。“太好了!太好了!”听了姜卫剑的回答,家属原本紧锁的愁容终于舒展开来。

从入院到手术取栓成功,仅用了2个小时,火箭军总医院的这个“生死时速”又创造了一个脑卒中治疗纪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