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总医院周丁华:连夜手术10小时 3个“血人”起死回生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莫鹏责任编辑:柴潇
2016-09-27 15:50

“谢谢周教授,谢谢解放军……”一大早,火箭军总医院病房,3名刚刚苏醒的男青年眼里噙满了泪水,用不太清晰的声音连声对救命恩人周丁华副院长道谢。

前不久的一天凌晨1点,风雨交加,雷鸣电闪。3名被刀捅伤的男青年被送往火箭军总医院抢救。这3名男青年当晚在某饭店聚餐时与一位年轻人发生争执,由于一时冲动,年轻人掏出一把30厘米的尖刀向几位青年腹部捅去,当场中刀倒地。

送到医院时,3名男青年腹部伤口不断渗出大量鲜血,全身被血浸透,脸色苍白,奄奄一息。

“不好,得马上手术……”3个“血人”被立即推进了手术室。医疗总值班员连忙召集医护人员参与抢救。

1点10分,火箭军总医院副院长周丁华教授闻讯后第一个赶到现场。

“上呼吸机、测血压……”窗外雷声轰鸣,手术室灯火通明,各项抢救工作瞬时展开。

“快,再准备8000毫升血……”周丁华急着对输血科人员说。1点40分,眼看着鲜血仍然从3名失血性休克青年的腹部伤口大量渗出,在场的医护人员都紧张起来。

“别着急、别慌……”周丁华却成竹在胸,他仔细检查了3名男青年的腹腔伤口,开腹后发现有两名伤者被刀捅破了胃、肝脏及胰腺;有一名伤者被刀捅破了结肠。由于胃、肝脏和胰腺被刺破,大量食物污染了腹腔,使腹腔内充满了大量的血凝块,结肠也因受损,大便也渗入到腹腔,腹腔脏器被严重污染。上述因素,极易造成腹膜炎及败血症。

尽管已是深夜,但无影灯下,周丁华看上去仍然是那样认真仔细。4号间手术一结束,周丁华立即转移“战场”,快步奔向5号间,这时,麻醉师忙着给6号间病人实施麻醉,而后周丁华又紧接着来到6号间给病人清洗腹腔、结扎血管、修补破损的腹腔等一系列处理。手术刀、纱布、止血绀在护士手中默契地传递,监护仪、麻醉机的工作声在手术室回荡,阵阵忙碌的脚步声,紧凑的喘气声……犹如美丽的旋律,奏响了一曲曲拯救生命的赞歌。

此时已是次日9点45分,汗水如同洪水一般顺着周丁华的额头直泄下来……

“血止住了,血压也回升了!”10点15分,手术室里终于传来喜讯,手术圆满成功。3名男青年随即被转入病房进行观察,给予后续护理和治疗。

这时,周丁华抹去额头上的汗水,拖着疲倦的身体离开了手术室。尽管在手术台上连续奋战了10个小时,但周丁华却微笑着说:“挽回了3名男青年的生命,再苦再累都值得!”

周丁华简介

周丁华,火箭军总医院副院长,全军肝胆胃肠病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受国际肝胆胰外科联盟基金资助,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接受系统的肝胆胰外科及肝移植外科专业训练。

兼任中华医学会损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全军肝胆外科/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或常委,《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乳腺病杂志》等期刊副主编、编委。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人才津贴及军队优秀技术人才一类津贴。

在国内外专业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用于野战条件下的充气式肢体加压垫”获国家发明专利(ZL01270888.7),《血管分支树的有序规律及血流动力对血管重建的调控》《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与临床基础研究》等6个项目获省部及军队级医学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二、三等奖。出版《消化道肿瘤学》《肝移植理论与实践》专著2部。

专长:擅长肝胆胰脾复杂疑难病的诊治,尤其在终末期肝病、肝脏移植、复杂疑难胆道及胃肠疾病、巨大肝脏良恶性肿瘤和胰腺外科等高难手术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2000年开展了联合肝脏切除术、受侵门静脉切除成形的高位胆管癌根治术、联合切除受侵门静脉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主持开展经典/背驮/成人活体等各类肝移植手术200余例,围手术期成活率100%,1年成活率90.1%,3年成活率为87.5%,居国内先进水平。所领导的肝移植中心被国家卫计委指定为开展肝移植项目单位,并被接受为中国肝移植注册登记单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