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我的战争》宣传片激起了网络舆论的轩然大波。宣传片的情节套用了一则流传已久的段子:一位中国老人去韩国旅游,过海关时翻找护照,韩国女警不耐烦地质问他是不是第一次来首尔,不懂得提前掏护照。中国老人淡定地回答,上次我是开着坦克来的,没人查我护照。所不同的是,在这则宣传片中没有尖酸的女警,缺少了段子里因为被刁难而正当反击的前提条件,而且似乎以“不严肃”的方式谈论战争这样极其严肃的话题,不免显得有些“轻佻”。从这些细节上看,这则宣传片确实有值得商榷之处。
如果舆论仅仅停驻在指出剧本、拍摄等技术细节问题这一层面,可认为是正常且善意的批评,可是某些批判的声音并非“点到为止”,而是叫嚷《我的战争》“必须下线”,甚至将矛头指向了抗美援朝的正义性。
回顾事件发展的脉络,一条“‘尊重+同理心’论——战争性质怀疑论——历史失责论——历史虚无主义”的链条清晰可见,从最初就事论事的批评逐渐上升到歪曲历史事实和结论,最终进入“妖魔化”正义战争的老套路。
网络上对《我的战争》宣传片的“讨伐”声中,以“换位思考论”最具代表性。其观点主要是假设日本人拍摄类似“进南京”的宣传片,中国人的情感必然被严重刺激,并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逻辑”做结论。这种所谓的“换位”思维,把抗美援朝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的性质混为一谈,显然严重违背了基本历史常识。
在“战争性质”争论的基础上又冒出的“历史失责论”,妄言中国“贸然”出兵朝鲜导致“收复台湾的机会丧失”,这更是完全罔顾事实和反逻辑的。
当年中国出兵朝鲜的历史条件非常明晰:在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国悍然将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并在台湾岛内驻军,阻止中国统一,这比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出朝鲜半岛早了整整4个月。美军实施仁川登陆后,大举向北推进,兵锋直抵鸭绿江边,对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构成严重的军事威胁。
中国在短时间内数次表明严正立场,一旦美军跨过“三八线”,中国绝不会置之不理。然而,美国并不以为然,麦克阿瑟甚至公然叫嚣:“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军战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将战火烧到了中国人民的家园。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应朝鲜方面请求出兵抗击侵略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的。
事实如此明了,为何还有争论?联系最近几年网络上的舆情逆流,特别是借所谓“质疑”邱少云、黄继光等英烈来抹黑抗美援朝战争的事件,可以看出,在网上网下确实存在着一股敌对势力,意图摧毁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割裂国家意识形态。
2014年英国一家著名智库发现,反华势力在15年前就对中国采用了新战法——“文化精神摧毁战”。这种新式方法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通过“抹黑英雄”“更换祖宗”“攻击国民性”“反智宣传”“舆论唱衰”“渗透历史虚无主义”“污名化政府”和“散播精神鸦片”等八大手段,对中国民众的国家认同、民族自信进行潜移默化的消解,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全方位渗透。在“文化精神摧毁战”的持续作用下,国人的精神长城可能崩塌。文化领域的“狼烟”已经飘起,当前急需国家、民众和媒体三方紧密团结,同仇敌忾,切莫被一些居心叵测的“公知”“大V”蒙蔽双眼,混淆视听。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解放军报》2016年09月23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