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将至,E声祝福送恩师
■徐腾跃 本报特约记者 陈 卓
编者按:每个人的成长路上,总有那么一两段关于老师的故事。明天,是我国第32个教师节。师恩似海。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向那些日复一日辛勤耕耘的军校教员表达深深的敬意。信息网络时代,教员和学员在课堂之外多了一片天地。走下课堂,教员们或许会成为一位位网络大咖、网谈达人、网上导师,用另一种方式走近学员。三尺讲台,他们有用不尽的才华横溢;网络空间,他们有使不完的“洪荒之力”。在此,我们刊发4位军校教员的网络故事,以飨读者,并向全军广大教员致以节日的祝福。
教员和学员是微信好友
“教员,可以加您微信吗?”开学伊始,空军工程大学教员闫倩面对最多的问题就是“加微信”。课间休息,总有不少学员围过来,希望与她成为微信好友,以便课后交流学习。
闫倩是文职人员,在她看来,“加微信”不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生活习惯和关系亲密的体现,更是对自己授课效果的“侧面评估”。“要是一节课讲完,大家不理我,那我多失败啊,哈哈!”闫倩笑着说:“要当好一名军校教员,下课不能当‘甩手掌柜’。我和不少学员都是微信好友。”
学员冯天冀想毕业后去艰苦地区锻炼,父亲有些舍不得,两人因此闹起了别扭。因为从小不在父亲身边,他与父亲始终有些隔阂。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说:“我都这么大了,还天天管着我,小时候怎么不见你管我?”
看到冯天冀的烦闷后,闫倩通过微信约他一起看电影《老炮儿》。走出电影院,冯天冀若有所思。他从电影中感受到了父亲的不易,与闫倩敞开心扉交流。在闫倩的鼓励下,冯天冀将内心的报国理想和情怀向父亲和盘托出,最终赢得了父亲的理解和支持。
闫倩负责地缘政治课的教学,新军事变革日新月异,她常在网上为学员们拨开军事知识迷雾。年纪轻轻,她便参加了两个国家级社科基金课题。
一次课上,一名学员对闫倩的观点不大认同,直接站起来反驳她,语言很尖锐,场面颇有些尴尬。闫倩没有做声,“辩驳只会增加更多的误会”。
课后,闫倩主动加这名学员为微信好友,并邀请他准备一次短课,把课堂上提出的质疑阐述得详细一些。学员备课的过程中,闫倩不时与他在微信上交流互动,不失时机地指出他思路上的偏差,这名学员恍然大悟。两人“不打不相识”,此后常在网上探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