鮐[tai]背望期颐,悬壶济坦荡!说实话,有多少人知道“鮐背之年”的意思。空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也是看到了这个病人才知道90岁以上的老人称之为“鮐背”,神一般的年龄。就是这个神奇一般的老人,羊年初始经历了一场生死离别的灾难。
虽然已经90多岁,但身体还算硬朗,平时在家能扫扫地、洗洗衣服。这几天因为大便比较干,今早上厕所时有些费劲,排完便后突然感觉右侧的胳膊、腿不像平时活动那么利索,张嘴想叫人帮忙又发现说不出话了。家里人立刻把老人送到了空军总医院,脑CT检查发现脑出血,出血部位正好在左侧,使得管理右侧肢体活动和语言的神经受到了损伤。好在出血量还不太大,只有不到10ml,这让接诊的保健办医生大出了一口气,似乎并不需要开刀,还可以保守治疗。此时,距离发病仅有2小时,老人的神志还很清楚。
病情发展的似乎并不理想,老人的神志越来越差,再次复查脑CT发现脑血肿量越来越大,足有30多毫升。老人的家人也立刻从正在进行人代会上急急忙忙赶赴过来。此时,距离发病也只有5小时。吉保民副院长和段连宁主任及邵芙玲医生和家属经过简短交流。迅速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经过神经外科程刚戈主任和周岩副主任的会诊。考虑采用微创“立体定向脑血肿穿刺抽吸”,这种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的微创手术空军总医院已经做了很多很多了,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都非常好。对于这个技术,神经外科的专家已经“驾轻就熟”。可是,神经外科从没有做过90岁以上的病人,最大也就是80出头。因为这不仅仅是年龄的问题,而是连带的所有器官功能是否能经受得住任何”风吹草动“。
在老人家属的坚定支持下,再次请示神经外科专家顾建文副院长,决定手术,并开始了细致而又快速的手术评估和准备。”快速“为老人赢得救命的时间,”细致“给老人的理想治疗效果提供保障。
在进行核磁定位时,顾副院长和周岩副主任再次感受到病情的急迫性,MRI扫描后显示脑内血肿还在进一步缓慢的增加。好在,老人的意识状态还没有进一步恶化,还能配合完成局部麻醉下的手术。“坚强的鮐背老人“。此时,距离发病8个小时。
虽然这个手术的操作已经很熟练、很常规了,但对于这个超高龄患者而言,”速度“是关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要大大降低麻醉、手术操作本身所带来的风险。顾建文副院长,程刚戈主任,黄永安副主任等神经外科主要专家均到达手术现场,做好了进一步全麻开颅的最坏结果。虽然是局麻手术,麻醉科薛晓东主任和护士长程建也赶到现场,做好手术升级的准备。一切都在外松內紧的状态下进行。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手术在周岩副主任的主刀下,王宇博医生将定位器精确放置后。一根细细的导管被植入血肿腔。所有的这些,都在精心的术前策划、术中迅速细致的操作下成功的完成。
从颅内抽出了将近50ml血肿,老人原本一动不动的右下肢可以轻轻地抬离手术床了,而且各项生命体征均维持平稳,这给所有的人都带来了希望。黄永安副主任再次计算了多点抽吸的位置,终于主体液化的血液基本抽干净。
术后即刻给老人复查脑CT发现颅内的血肿已经清除了2/3,这已经达到了手术的理想效果。手术后第1天,原本纹丝不动的右上肢已经可以在床上平移,而右下肢则能自主的抬高。这个结果远远的超出了老人家属的预期。在神经外科护士长匡雯的精心护理下,术后第3天,复查脑CT再次让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感受到了喜悦,脑血肿已基本清除干净。老人睁开了双眼,说:”我饿了“。而所有的人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