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对于脑胶质瘤的手术做的太多了,即使是复发的胶质瘤,也没感觉有什么故事可谈。可能是因为太过麻木,所以对技术的关注更多于人文。但是,如果反过来,设身处地的从病人和家属的角度去看,期待、渴望而又心酸的故事真的是满满的。
胶质瘤是人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脑癌”。我们把这种肿瘤分为4级,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是第4级,即使完成了整套的治疗(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生存时间绝大多数也不超过1年。而第1、2级胶质瘤因为恶性程度不高,所以我们有时习惯将它们划分为良性肿瘤,因而这部分病人经常感叹自己是“不幸中的万幸”,但仍逃不过“不幸”的遭遇。今天手术故事的主角就是这样一个人。
17年前(1997年)因为头痛和癫痫而在空军总医院医院就诊,诊断就是“胶质瘤”,病人的父母长期重病卧床,妻子为了不给家人带来额外的负担,向家人隐瞒了病情,自己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责任,没有任何人可以商量,揪心的咬牙、哆哆嗦嗦的在手术同意书签下了“愿意承担手术风险,同意手术”。当年的空军总医院老主任经过非常仔细而又彻底的手术,完全切除了肿瘤,而且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提示肿瘤属于2级胶质瘤。病人和家属在获知结果后长长地舒了口气,为了巩固疗效,他们坚决要求进行了放疗和化疗。
整整17年,他已经不是病人,他为社会、为家庭做了应做的贡献,直到今年春节前。除夕前一天,他和妻子拿着核磁片子来到了我门诊,从他们的眼神里似乎想得到的是否定的答案。可是,偏偏“事与愿违”——胶质瘤复发。17年的安全生活对于医生而言,这已经是理想的不能在理想的结果,可是对于病人而言,又要再一次经历可怕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折磨”,而且前途未卜。
对于这个家庭而言,今年的春节是祥和而又沉重。初七一上班,他们就找到了我,办理完住院手续,拿到了全面的术前检查结果后,我提请了空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全科讨论。因为再次复发的肿瘤非常弥散,而且已经非接近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理想的生存质量”和“肿瘤全切”就像是熊掌和鱼肉,不可兼得。什么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案?神经外科里所有的医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考虑到现在的医疗技术已远非17年前可比,精准的放疗和有效地化疗为综合治疗胶质瘤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所以,在顾建文副院长和程钢戈主任的支持下。最终确定的治疗方案:肿瘤大部切除+伽马刀+替莫唑胺化疗。
今天的手术很顺利,一切都是按照预期方案实施。术后病人四肢可以自如活动,交谈也很流利。手术这关顺利通过。病人家属在获知病情后,简单的“谢谢”已经表达了他们对医生的敬意。可是从他们的眼神中仍然能看到无处躲、无处避的忧愁,除了虔诚的祈祷,祈祷着奇迹的出现,祈祷着重新健康起来,继续重新开始生命之旅,他们渴望生活,热爱生命。和顾建文副院长讨论时,他谈到,我们应珍惜当年老专家治病救人留下的功德,我们更希望延续17年前救下的生命,让他更好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