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扑热息痛”过量当心药物中毒
白加黑、泰诺林、感冒灵等每次服用1克最安全
→典型病例:
一名因服用扑热息痛引起药物中毒的50岁男性患者,前不久被送往医院,患者由于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这名中毒患者3天前出现浑身发热、全身酸痛、尿呈淡红色等症状,体温最高达到39.5℃。第二天,患者在当地医院进行了静点利复星和肌注安痛定药物治疗,私自服用了4片泰诺林,可症状仍没缓解,还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而且这名患者吸烟、饮酒达30年之久,每天抽烟量30支、饮酒量达半斤。
当时在医院抢救时,处于重度昏迷状态,在对患者24小时观察治疗过程中,呼吸急剧加快,血压逐渐下降,胃内不断流出暗红色液体,并出现便血。经过该院中毒救中心的国内首台检测与治疗于一体的液质联用仪的全面检测,考虑为患者因长期大量饮酒造成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又在此基础上服用了乙酰氨基酚引发爆发性肝坏死。3天后,患者呼吸心跳全部停止,血氧饱和度和血压为零,经抢救无效最终死亡。根据患者的特点,最后被诊断为:暴发性肝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性酸中毒、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
→专家介绍:
据二炮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博士后张睢扬介绍,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解热、镇痛、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之一,效果良好,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并且对胃肠道刺激小。目前该药已被许多国家列为非处方药,在我国,各种中外品牌的感冒药的成分中绝大部分都含有扑热息痛。
在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扑热息痛与葡萄糖醛酸及硫酸结合,少部分在细胞色素作用下,转化为毒性产物N-乙酰-对-苯醌胺(NAPQI)。在服用治疗剂量时所产生的NAPQI在肝细胞内由谷胱甘肽结合解毒,如服用过量,谷胱甘肽耗竭,NAPQI便与肝细胞的高分子共价结合导致肝细胞坏死。对扑热息痛的中毒剂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有无饮酒史、营养状况、合并用药情况等。酒精可诱导产生肝细胞色素P450酶并耗竭谷胱甘肽,使酗酒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扑热息痛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国内外均有报道,而肝肾功能不全者服用常规剂量对扑热息痛导致死亡,国内尚未见报道,对扑热息痛中毒者,如及早治疗,病死率较低,如未能及时处理,即使在中毒早期也易导致死亡。N-乙酰半胱氨酸是对扑热息痛中毒的特异解毒药,能维持肝脏谷胱甘肽浓度,抑制NAPQI产生,同时能阻止一些大分子上的巯基被NAPQI氧化。因此推荐早期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如果过量应用24小时内未能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使用血液净化治疗,或血浆置换,严重者可以进行肝移植。因此要特别提醒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对该类药物要有一个正确地认识,对于长期饮酒或既往有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者应该慎用此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