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史延续和荣誉传承,在连队建设和战斗力生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唤醒连史,关键在于传承精神。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一等功臣连,把党团生活、政治教育活动搬进连史馆。江蝶群摄
今天,我们该如何唤醒连史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骆 瑶 王 豪
到第75集团军某旅十三连当指导员之前,“上甘岭战役二等功臣连”的金字招牌,曾是李业鹏梦寐以求的向往:连队曾参加闻名于世的上甘岭战役,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司令部授予“上甘岭战役二等功臣连”荣誉称号。
这段血与火铸就的连史,李业鹏倒背如流。来连队报到后,李业鹏的脸上却掩不住失落。他满心期待走进连史室,却没有看到一件与上甘岭战役有关的文物。
“荣誉承载着连队的历史,文物见证着连队的辉煌。唤醒连史,就从找回文物开始。”那一刻,李业鹏暗下决心。
这位指导员翻阅了连队所有的文物史料,寻访了可能了解那段历史的领导和战友,甚至利用休假时间到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还是一无所获。
寻来访去,一直纠结没有历史文物的李业鹏却收获了“比文物更宝贵的财富”。那是一次训练归来,李业鹏讲评的时候,突然从一双双犀利的眼神中发现,“英雄连队的魂没有丢”。
“有文物固然好,但比文物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传承。”从那以后,李业鹏开始了另一种寻找和唤醒——坚持不懈向官兵讲述连史室每一项荣誉的来历和内涵。
李业鹏的坚持,让一双双犀利的眼神增添了新的光芒。那是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光荣感和自豪感。
今天,我们该如何唤醒连史?面对这一课题的,显然不止李业鹏一个基层带兵人。
“伴随着部队整编、移防、分流,不少连队分分合合,连史的唤醒和传承意义重大。”第75集团军领导说,连史延续和荣誉传承,在连队建设和战斗力生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唤醒连史,关键在于传承精神。
敞开门,是连史室的一种状态,更是连史教育的一种姿态
各连连史室的门,终于24小时敞开了,“就像热线电话一样,随时等候官兵的倾诉与交流”。
2017年11月,刚刚履新第75集团军某旅合成四营教导员,陈军便在上级支持下,第一时间将连史室“24小时开门”的想法付诸实践。
陈军思虑良久的这一做法,其实也回应着全营官兵的关切。这份关切,既来自于刚转隶过来的官兵,也来自于“土生土长”的四营官兵,他们渴望了解连队辉煌的历史,也期待着分享每天发生着的许多不平凡的故事。
“我们千万不能捧着美玉却不知道是宝!连史就好比我们手中捧着的美玉。”一向倡导连史“滴灌式”教育的陈军认为,“开门,是连史室的一种状态,更是连史教育的一种姿态”。
曾在基层任职多个岗位的陈军说,虽然很多连队会将新兵入连、授枪授衔、重温传统、入党宣誓、老兵退伍等活动安排在连史室举行,但更多时候,连史室的大门是紧闭的。
令陈军欣慰的是,合成四营各连连史室的大门一敞开,短短数天的参观人次,几乎接近往年近半年的数据。
门敞开了,连史与官兵的接触与互动更频繁、更方便了。耳濡目染间,官兵对连史的认同感、归属感也更强了。
当然,“敞开门”只是一种姿态,陈军更加注重做好“敞开门”之外的工作。他要求全营在主题教育、专题教育、随机教育中,根据需要把连史的内容作为教育素材,要求带兵骨干与战士谈心时有意识嵌入连队精神传统。与此同时,力促连史动漫化、故事化等创新,并定期请老兵回连讲述连史。
“传承红色基因,就要从‘唤醒’连史入手,让官兵切身触摸连史。”陈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