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老兵|“敬礼娃娃”郎铮终于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

来源:“老兵e家”微信公众号作者:刘励华 钟伟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05-11 22:47

真情·希望

灾难面前,是什么给人力量?

回首10年前那场山崩地裂,许多人说,当在废墟中看到身着迷彩的身影,便看到了希望,心随之安定下来。

是的,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支军队,比这支人民的军队更热爱人民,更懂得担当,更值得托付。

就像今天我们分享的3个故事。当“敬礼娃娃”已闻名全国时,救出他的官兵却未曾注意到自己也被定格在镜头里,因为彼时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去救更多的人。白衣天使们将“帐篷男孩”迎接到这个世界,使命本已完成,她们却在后来的10年里一直关爱着他、牵挂着他、照顾着他。(汶川十年|“帐篷男孩”和他的十七个兵妈妈)山东籍老兵史业宽已退出现役,没有救灾义务的他,毫不犹豫地捐出积蓄、志愿服务,自此再未离开那片土地,直到去世。(汶川十年|我们不应忘记这名老兵)

“敬礼娃娃”从未忘记救出自己的解放军叔叔,他自强上进,懂得了立志报国才是最好的致敬;“帐篷男孩”执意去找17个兵妈妈,爱的种子在他心里生长,父母说教育好他才对得起解放军的恩情;四川人民也没有淡忘老兵史业宽,在他危难时纷纷伸出援手。

军民同心,无往不胜;军民鱼水,人间真情。

真情是照进灾难的阳光,孕育出坚强,酿造出希望,生长出力量。今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新汶川,还有无数像“敬礼娃娃”和“帐篷男孩”一样的阳光少年。他们,带着明天的梦想,点亮今天的大地。

也因此,10年后,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充满感念,也充满力量。

(邵 薇)

还记得“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敬礼娃娃”郎铮吗?

10年前,这个在地震中左臂受伤的3岁男孩,被部队官兵从废墟中救出后,躺在简易担架上,向救他的解放军叔叔敬了一个礼。这一幕,感动了亿万国人。

如今,郎铮已长成一名身高1.7米的阳光少年。10年间,他跟灾区其他孩子一样,过着快乐而平凡的生活,懂得了坚强,学会了感恩。10年间,他从未忘记当初救他的解放军叔叔,他与救命恩人的故事一直在延续……

瞬 间

在郎铮家客厅的电视机柜上,至今摆放着他当年获救时敬礼的照片。每当看到这张照片,他便想起10年前的那次地动山摇——

2008年5月12日,大地一阵剧烈的摇晃后,他眼前一片漆黑,左手被压住动弹不得。外婆的声音就在不远处,可他哭了很久,却不见外婆来哄他抱他。

又过了很久,他听到外面有人在大声喊叫,于是赶忙哭喊:“救救我……”

不一会儿,一位叔叔奋力刨开残砖碎石,从缝隙中爬到他身边。叔叔伸手抱他,他压住的左手被牵扯着,痛得他哇哇大叫。

外面的几位叔叔立即找来木棒、钢钎,合力撬起压着他的水泥板,趴在他身边的叔叔顺势将他拉出抱起,另两位叔叔轻轻蒙住他的眼睛、护着他的头,小心翼翼钻出废墟。

一位身背急救箱的叔叔迅速上前检查,发现他左前臂受伤,立即用夹板固定包扎。看着这些身穿迷彩军装的陌生人,他却一点不害怕,奶声奶气地说:“鞋子,我的鞋子掉了!”

几位叔叔四处寻找,只找到一只红色小鞋。“过几天叔叔给你买一双新的,好不好?”一位叔叔轻声安慰他。他回答:“好!”

叔叔们就地捡起一块木板作为担架,用一条绷带将他固定好。担架被抬起时,他缓缓抬起右手,向救他的叔叔们敬了一个礼!

敬礼娃娃 杨卫华 摄

这个敬礼的瞬间,被《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用相机定格下来,并通过媒体迅速传播、广受关注。小小少年在灾难面前的举动令人动容,他因此被称为“敬礼娃娃”。许多人看到照片后说,一个3岁的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灾难的年纪,就学会了感恩!

这个敬礼,成为汶川抗震救灾的一个经典瞬间、一段集体记忆,也成为百折不挠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带给人们温暖和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