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
——对人民军队战斗队思想的再认识
阅读提示
●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必须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我们捍卫和平、维护安全、慑止战争的手段和选择有多种多样,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
●新形势下,打牢战斗队思想是应对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现实需要;是掌握军事竞争主动权的必然选择;是确保军队建设坚持正确方向的重要保证。
●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坚定不移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习主席强调指出:“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虽然我军在不同时期担负的具体任务不同,但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改变。”这一重要思想,是对人民军队战斗队思想的深刻诠释和丰富发展。深入贯彻党在新时期的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就要始终围绕能打仗、打胜仗强化战斗队思想,加快把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战斗队思想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核心构成
人民军队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先进军事理论的指导。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战斗队标准,并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对战斗队思想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引领我军建设脚踏实地向前发展。
战斗队思想的产生,代表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大革命时期,党对掌握一支战斗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我们党遭受了惨重损失。对此,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深刻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论断振聋发聩。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把战斗队摆在红军“三项任务”的首要位置。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强调:“在中国,重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军队就是一个战斗队,在这一点上绝不能松气,如果松气,那就是错误的。”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在国内没有消灭阶级和世界上存在着帝国主义制度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军队还是一个战斗队。对于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误解和动摇。”“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领导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生动实践,折射出长期军事斗争发展历史中如何作出正确建军抉择的艰难历程。
战斗队思想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继承性、时代性和创新性。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战斗队思想在继承中创新。上世纪80年代,针对军队转到和平建设轨道,我军提出了战斗力标准,重申“军队‘永远是一个战斗队’的思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动摇不得!”90年代初,针对苏东剧变,我军提出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把“打得赢”作为“部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针对复杂多变国际形势,我军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全面提高部队应急作战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强调“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必须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必须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这与毛泽东提出的“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不但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军的根本职能、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而且赋予了战斗队思想新的时代内涵,为我军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提供了科学指南。
战斗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军队职能的清醒认识。战斗队思想是我们党在总结我党建军治军经验、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着眼解决军队建设突出矛盾和问题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本质要求,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建军治军的指导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军队职能、使命、任务以及建军目标等重大战略问题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水平,对军队建设规律的把握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战斗队思想不仅为我军在革命战争时期战胜强大敌人提供了制胜法宝,也为我军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永远保持战斗队本色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战斗队思想,引领着我军从小变大、由弱变强,赢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指引我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妄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阴谋活动,为捍卫国家的安全和独立、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