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拨云见日的政治眼力
——在“学”与“做”中锻造强军先锋②
眼力,就是观察、辨别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练就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所未见的政治眼力很重要。
黄克诚大将眼睛虽然高度近视,但以远见卓识著称。“文革”结束后,少数人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肆意诋毁。时任中纪委常务书记的黄克诚,经过深思熟虑,在中纪委召开的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的长篇讲话。他说:“毛主席所犯的错误是一个伟大革命家的错误。”“丑化、歪曲毛主席,只能丑化、歪曲我们的党,丑化、歪曲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丢掉毛泽东思想,造成党和人民的思想混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可能变质,子孙后代就会受罪。不能不看到这个危险!”这篇讲话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发表后,让许多读者热泪涌流,他们感叹:黄老虽然视力弱,但像长着千里眼,比我们看得都远、想得都深。
黄克诚认为自己的本领来自于“党和人民给的另一副无形眼镜”,他说:“有形眼镜只能解决观察事物的表象问题,无形眼镜才能解决观察事物的本质问题。”
“无形眼镜”,就是一种政治眼力,就是善于从政治的角度考量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政治的高度把握形势、科学决策的能力。衡量一名领导干部政治头脑是否清醒、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政治能力是否高超,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是否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政治上的“显微镜”和“望远镜”,深入透彻地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真正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和荣辱,划清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基本界线。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 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质问,毛泽东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出自信的回答;面对“姓资”“姓社”的纠结,邓小平以“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的枷锁。正是他们具备了拨云见日的政治眼力,所以才能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抉择。
今天,我们远离了血与火的考验,告别了“突出政治”的不正常年代,个别党员认为政治不那么重要了,讲政治的自觉性日益走低,对一些明显的政治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犯了政治错误而浑然不觉。比如,把结团当团结,把口无遮拦当思想解放,不能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者有之;政治谣言面前态度暧昧,政治挑衅面前明哲保身,不敢坚持原则、较真碰硬者有之;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交群众交大款,理想信念动摇者亦有之。根究一些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深层次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讲政治,对严肃的政治问题不以为然,从政治上的模糊演变成政治上的糊涂。
讲政治是我军优良传统的精髓和军队建设的灵魂。“只有会政治工作的人才会打仗,不懂政治的人就不会打仗。”提高政治眼力,对一名指挥员来讲,既要有军事头脑,更要有政治头脑。比如,1958年炮击金门,我军在取得绝对主动权后,却“打而不登、断而不死”,明确宣告“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毛泽东说:“从军事上看,这似乎是开玩笑,中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但这是政治仗,政治仗就得这样打。”如果不懂得战略服从政略、军事服从政治的道理,哪能窥得其中的深谋远虑。
练就政治眼力,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长期的而不是一时的。尤其是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的新形势,面对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面对信息网络深刻改变思想舆论环境的新趋势,面对国家和军队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新考验,如何在乱云飞渡、众声喧哗中立定脚跟,如何在波谲云诡、莫衷一是中廓清迷雾,如何在固根与拔根、铸魂与蛀魂、扛旗与改旗的较量中“任凭风浪起,自有主心骨”,这对我们的政治眼力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
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理论上坚定成熟,什么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刘少奇曾说:“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被人家天花乱坠的话所迷惑。”领导干部只有强化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眼力、理论功力和工作能力,才能认清态势、重视趋势、把握大势,不断提高从政治上把大局、看问题的水平,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的水平。
(作者单位: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