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那年,周淑玲成为抗联小战士———

她传送的情报让队伍缴获了弹药

来源:辽宁日报作者:张 昕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9-26 14:49

和老战友的通信见证了历史

李勇说,战争年代,母亲与不少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现在,仍在世的老朋友不多了,一封封早年的信是他们在硝烟中奋勇前进、在和平年代无私奉献的见证。这些信,周淑玲一直珍藏着,每当回忆往事时,她总会把信拿出来,认真地读一读。

李勇在老红军白如海的回忆录中看到一段对父亲的介绍:

“李铭顺在苏联对日作战中,他跳伞到牡丹江桦林日军后方,侦察到非常重要的军事情报,向苏军报告,苏联红军派轰炸机将该地日军设施全部摧毁。”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勇对父母越发崇拜。跳伞侦察的事,父亲从未向儿女说起过。当时侦察条件之危险,设备之简陋,可想而知。没有导航、没有定位的侦察,如果正好跳到敌军的视线范围内,就是死路一条。“父亲选择跳伞侦察之前,一定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李勇动情地说。

李勇向记者展示了一封白如海于1993年写给母亲的信。信中说:“我们老了,回忆过去,要珍爱过去。对下一代人,不要忘记老一辈人的心血创业。”

通过母亲与战友们的通信,李勇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吃过那么多苦的父母能够做到一生刚正不阿,光明磊落,艰苦朴素,以身作则。他希望,今天的中国人在珍惜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曾经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英雄们。

延伸

爸爸妈妈的老物件

周淑玲家住在沈阳市和平区一栋老房子里。与楼的外观一样,家里的装修一看就有年头了。地板已经黯淡无光,家具也相当陈旧。

在客厅里,周淑玲的小儿子李勇给记者看了一些年代久远的物品。

一张地图。一位爱国作家在日本档案部门找到这张地图后,复印下来送给了李勇。地图上写有“昭和十六年五月三十一日关东军参谋部调制”的字样。

李勇说,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注解,是日本侵略东北的证据。这张地图之所以到了李勇的手中,是因为地图上出现了父亲李铭顺的名字。记者看到,地图右侧,“李铭顺匪入满”等字样清晰可见。拿着这份地图,李勇有些激动。他说,父亲在世时经常教育子女要爱国,在他去世多年后,这张地图告诉了自己,什么是爱国。

几本旧书。新中国成立后,李铭顺和周淑玲过着平凡的生活。李铭顺出过一本回忆录,对自己的战斗生涯做以总结。而周淑玲从未发表过任何文字资料。在她看来,自己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勇发现父母的一些老战友出版过回忆录,或是留下了关于抗联的史料。此后,李勇多方寻找,努力收集这些图书资料。对于每本书的内容,李勇都非常熟悉,很快就能找到提及父母的页数,可见他读了多少遍。在这些书中,父母的形象更加丰富饱满,让李勇觉得自己对他们更了解了。

一些老照片。照片中,穿着军装、胸前挂满勋章、满脸皱纹的母亲,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李勇有些伤感地说,过去每次有人来家里,母亲总是希望穿上军装,如今,一直住院治疗的母亲整日穿着病号服。“我想,她这一生最喜欢的衣服就是军装了。”

与前几年的低调相比,近年来,李勇与媒体的联系越来越多。

李勇说:“接受采访,对我个人来说意义不大,但我更希望后人别忘了他们。有一天,他们都不在了,可这段历史还在,他们的故事还在。年轻人应该知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他们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