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4月30日的《新华日报》。
不惜笔墨,《新华日报》鼓舞全民抗战信念
武汉空战期间,正值《新华日报》创刊之际。武汉石门峰纪念公园的严浩是一位抗战史专家。他告诉记者,当年《新华日报》不惜笔墨报道武汉空战,鼓舞了全国民众抗日的信念。
严浩介绍说,武汉空战主要有三次大捷,其详细情况在当时《新华日报》报道中均有具体的呈现。“第一次大捷发生在1938年2月18日,随后的相关报道持续了好几天,很是鼓舞人心。”严浩说,当时正值南京失守,国破家亡的危机笼罩着神州大地,到处人心惶惶。“二一八”武汉空战的胜利,无疑是为当时惴惴不安的百姓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新华日报》20日发表的短评《庆祝空军胜利》更是将这一消息传向各地:“前日敌机侵袭武汉,我空军健儿奋勇杀敌,击落敌机 11 架,为我空军在汉第一次空前大捷,此种壮烈战绩实为我空军无上光荣。”
相对于首胜的全然喜悦,武汉空战第二次的大捷即四二九空战,则极为惨烈。严浩回忆起自己所看过的资料,不禁唏嘘:“那一次我军损失了12架战斗机,伤亡5人,换来了击毙日寇飞行员50余人、生俘2人的重大胜利。怀民烈士便是在这场战役中英勇牺牲的。”
五卅一空战,是武汉大空战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斗。1938年6月12日,《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社论《保卫大武汉》,冷静分析了三次战役后的局势,积极动员全民保卫武汉:经过战士们的英勇奋战,“敌军已被阻击于我们所选择的有利地区”,“使我军能够得到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的密切配合”,使敌军在两条战线夹击下,“受到大量的消耗和过分的疲劳,以造成我军在战略上反攻的有利条件”。严浩认为,现在看来,《新华日报》对当时情势的分析“相当精准”。
6月5日,在湖北举行了纪念中国空军烈士的追悼会,各界知名人士和武汉市民总共两万多人致祭。“当时的中共代表周恩来、陈绍禹、秦邦宪也参加了追悼会,向烈士家属致以诚挚的慰问,慨叹各位志士‘义薄云天,捐躯报国’。” 严浩认为,正是由于当年《新华日报》对那三场战役的真实报道,多年后成为那段历史沉默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