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三月余的《新华日报》报道英雄壮举,七十九年后记者追访烈士后人

1938年4月29日,武汉上空,他驾机向敌机冲去

来源:新华日报作者:董 晨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9-26 11:07

 

空战英雄陈怀民

武汉空战,22岁陈怀民苍天一撞与敌同归于尽

前两天正是 “九一八事变”爆发86周年,陈德和往年一样,抱着一束花前往武汉东郊的九峰山烈士陵园,凭吊叔叔陈怀民。

虽已是古稀之年,但回忆起往事,电话里陈老不但声音铿锵,思维更是异常清晰——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部分机构由南京迁至武汉后,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战略地位非常重要。1938年2月,日军就开始调集大批空军对武汉进行空袭,企图摧毁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

4月29日是日本天皇的生日,为向天皇祝寿,日军出动数十架战斗机、轰炸机向武汉猛扑而来。中国空军健儿舍生忘死、奋勇向前。当时22岁的陈怀民击落1架敌机后,顿时成了众矢之的,5架敌机将其团团围住。陈怀民驾机左突右闪,但寡不敌众,不幸机身中弹。此时,陈怀民放弃跳伞生还的希望,紧握操纵杆,冒着青烟的飞机呼啸着直扑敌机,与敌同归于尽。

一声巨响,随即,两团烈火向着长江飘落。青山脚下的江水,永远记住了英雄陈怀民的名字。武汉三镇的人民共同见证了这一悲壮时刻。陈怀民的英雄壮举,使地面上观战的中国军民为之动容,更激励了仍在空中奋战的战友!此役,中国空军损失战机12架,伤亡5人,但击落日机21架,取得抗战以来最辉煌的空战胜利,粉碎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陈德告诉记者,陈怀民撞毁的敌机,是日军引以为豪的红武士——高桥宪一的战机。在日本,只有作战中特别彪悍的士兵才会被称为“红武士”。陈怀民曾经说过的话,让陈德铭记至今,“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

空战结束后,人们纷纷涌向王家墩机场,热情慰问凯旋的“飞将军”们,陈怀民的事迹,更是在大街小巷被传颂。陈怀民的遗体直到6月初才被打捞上来,追悼会于6月5日举行,武汉民众集体公祭烈士。为纪念英雄,武汉将汉口的一条街命名为陈怀民路。陈怀民的家乡镇江市也将其出生的地方命名为“怀民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