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芳华》谈70年代部队文工团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徐平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7-12-25 10:03

70年代中期以前部队文工团称“宣传队”

1969年9月4日,根据中央军委办事组公布军队文工团精简方案,除各大军区、海军、空军、铁道兵、工程兵、第二炮兵、各军区空军、海军舰队编制文工团外,其他文工团、队,一律撤销。精简后各文工团改称宣传队。即“某某部队政治部宣传队”,取“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之意,也有说是效仿红军宣传队,如总政治部宣传队、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队、海军政治部宣传队、工程兵政治部宣传队等。而这一时期宣传队的冠名中,各军区一般都称各部队,如广州部队政治部宣传队、南京部队政治部宣传队,有时也省去政治部直接称“某某部队宣传队”,如“沈阳部队宣传队”。

当时不但文工团改称宣传队,就连文工团内部的团、队也按部队编制改名。如1970年5月,空政文工团改名为宣传队,把歌剧团、歌舞团、话剧团,改称为一连、二连、三连。1974年4月取消了连的建制,设歌剧队、歌舞队、话剧队。

舞蹈《草原女民兵》,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队1972年创作演出,并成为该宣传队(文工团)的保留节目,也被其他各文工团学习仿效。这就是影片《芳华》中文工团员排练的那个节目。

新中国舞蹈经典之作《草原女民兵》上了1973年2月的《人民画报》封面。

《芳华》剧照:排练《草原女民兵》

当时,全军的文艺演出团体不管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叫宣传队。按规定,非专业的宣传队应叫“某某部队业余宣传队”或“某某部队战士业余宣传队”。以区别专业宣传队。

当然了,人们习惯上还是管部队的宣传队叫文工团,如把海军政治部宣传队称为“海政文工团”,把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队称为“战友文工团”。

70年代初工程兵文工团舞蹈队女演员。那时的姑娘看着多纯真!

1974年5月刚刚戴上无檐帽的工程兵文工团小女兵们合影(以上两张照片征得原工程兵文工团舞蹈队员同意,特别鸣谢!)

到了1975年5月,根据军委通知,各专业宣传队又陆续改称文工团(歌舞团、话剧团)等。“文革”结束后,1977年各大军区文工团陆续恢复了“战友”、“前进”、“前线”、“战士”、“战旗”、“战斗”等称号。

为什么说这一时期是部队文工团的全盛时期呢?70年代是我军兵员最多的时期,70年代中期多达600多万人。这一时期,部队专业和业余文艺演出团体数量多,编制大,人员多。部队的各级文工团对社会上的文艺青少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那时很多会唱歌、跳舞、拉乐器甚至翻跟头的中学生,都被特召入伍当上了令人羡慕的文艺兵。

70年代昆明军区文工团女团员下连当兵体验生活

1975年在云南省泸水县海拔4000多米的风雪丫口排,怒江军分区文艺宣传队为战友演出舞蹈《藏族民兵》。

70年代的部队文工团女兵在演出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总政文工团在云南前线为战士们演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