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之滨,那抹动人的“中国红”,把“和平蓝”点缀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蓝线”英雄
▲中国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官兵整齐列队,准备赴“蓝线”地区开展作业。解放军报记者张晓祺摄
把“和平”竖起来!
一张反映中国维和官兵竖起象征和平的“蓝桶”的照片,令我们对位于黎以边境的“蓝线”心驰神往。
“蓝线”的由来,要追溯至17年前——联合国为黎巴嫩和以色列两国临时划定了一条长约121公里的停火线,此后开始沿着这条线栽设“蓝桶”。
▲位于黎以边境“蓝线”地带的“蓝桶”。董永康摄
如今,尽管划定了“蓝线”,竖起了“蓝桶”,但这里距离真正和平的道路依旧漫长。来到黎巴嫩,我们对“中东火药桶”这一称谓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在这里,很多“不寻常”变成了“寻常”——
街道两旁,政治人物海报挤下了商业广告;高速公路上,政府军哨卡取代了收费站;葬礼上,枪声淹没了鞭炮声……
正是在这片危机四伏的土地上,中国已连续11年派驻维和部队。如今,第16批赴黎维和部队410名官兵,在这里继续履行着和平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