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从一处浸血的战斗遗址启程——
“帮烈属圆梦,是感恩先烈”
■祝桂兰
龙仕海(前右二)听老乡讲述当年情景。祝桂兰摄
“父亲,70多年了,我终于找到您的牺牲地!”4月13日上午,山东省成武县白浮图镇鹿庄村南的一片田野里,来自江西宜春的86岁老人龙仕海,带领着儿子龙江保和孙子站在满是油菜花的田间,哽咽地诉说着对父亲的思念。一场延续几十年的追寻,终于在众人的帮助下画上圆满句号。
龙仕海的父亲龙世兴1932年参加了红军。他走后,担心遭到敌人迫害,家人迁到了10多公里外的宜春市袁州区楠木乡石陂上村,从此与龙世兴再无联系。寻找并了解父亲是龙仕海从小的梦想,为此,他选择了从军,后来还将儿子也送到了部队。几十年不懈地寻找,终于,2004年他在抗日战争纪念馆陈列的抗战牺牲的1229名团职英烈名单中找到了父亲的名字,原来,龙世兴已于1943年牺牲在鲁西南战场。可龙世兴是怎么牺牲的、葬在哪里?并没有记录。
龙仕海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寻找父亲的时候,有一拨人也在寻找他——在千里之外的山东省成武县,文史爱好者张鲁学和人武部专武干部张长国在乡村调研时了解到,在鹿庄战斗中,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2军分区7团团长龙世兴牺牲,但没有留下家乡和履历等更多资料,便萌发了为烈士寻亲的念头。张长国在网上发布了这一信息。2017年3月,龙世兴的孙子龙江保上网时偶然发现了这个帖子,兴奋不已,立即带着父亲长途跋涉来到成武。
在张长国的讲述中,龙仕海了解到了父亲牺牲的经过:1943年农历六月初一,龙世兴所在部队在鹿庄村遭遇敌军。在带领战士冲锋时,龙世兴不幸被子弹击中,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当地军民置办了棺材,将龙世兴烈士就地埋葬。
站在父亲曾战斗过的热土上,龙仕海很是激动:“70多年了,我终于找到了父亲的牺牲地,还发现记得父亲、怀念父亲的不只是我们,还有更多人。”简单的祭奠后,龙仕海决定带着一包曾浸染过父亲和众多烈士鲜血的泥土回乡,作为永久的纪念。临别,龙仕海老人向热心帮助自己寻亲的张长国等人表示感谢,张长国却说:“帮烈属圆梦,是感恩先烈,每个人都应出一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