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找到他,最想对他说什么?”
“我一定先问问他的名字。”
2012年8月,我来到了长沙。穿着崭新的军装,站在宿舍的阳台远望,我不禁想起了那个叔叔。我真想让他看一眼我穿上军装的样子。
2015年,我左手韧带不慎撕裂,又赶上毕业学员体能考核。如果不能通过,就意味着将脱下这身军装。我决定提前一个月出院,自行进行恢复训练。那时每晚我都会被阵阵刺痛痛醒,边流泪边捏自己的关节,让韧带慢慢恢复。每到这时,我都会想起家人的期许,想起那个叔叔。就这样,在汗水和泪水的交织中,我顺利通过了考核。
2016年本科毕业时,一名学长告诉我,他所在的单位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曾参与过汶川地震救援。那一刻,我便想着有一天也能走进这支队伍。在原工程兵学院培训的一年时间里,我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论是遇到脚踝骨折还是膝盖积液,我都没想过放弃,因为我知道,每迈出一步,就离那个叔叔更近一步。
今年1月份,我终于在中国国际救援队任职排长。第一次参与地震救援训练,当搜索分队定位到幸存者位置时,我第一个冲上前去,恨不得立刻扒开水泥板把人员救出来。因为我知道他们内心的恐惧,也清楚他们多么渴望被营救。训练时,战友曾问我回想起当年的场景会不会心有余悸,我的回答很简单:10年前,我确实很害怕,因为我渴望被营救;但10年后的今天,我不会害怕,因为从被救者到施救者,我们是幸存者生命的希望。
每年5月12日,我都力争回青川去看一看。但今年,我想和那位解放军叔叔一起去。年初,我在网上发布了一则寻人视频,希望能够找到他。视频一经发出,便受到了网友和媒体的关注。很多网友都鼓励我,能否找到那个叔叔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长大后的我,已经成了他。
但我不想放弃,就像一些媒体问我的那样,“如果找到他,最想对他说什么?”我一定会先问问他的名字,然后告诉他,我已经和他一样走上救援现场,把生的希望带给更多人。我还想带他到我的单位看看我怎样训练,怎样生活,看看这个他曾经救过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我最想告诉他的是,我兑现了我们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