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中部战区第82集团军某旅新毕业学员排长强天林,来自四川青川。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一名解放军叔叔把我救了出来……如今10年过去了,我成了和你一样的人。叔叔你能看见吗?我一直在找你,你在哪里……” 今年1月,强天林通过媒体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寻人视频。其实,“寻找”的念头他一直都有,只是总觉得还没到合适的时候。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约定·追随
“我是中部战区第82集团军某旅新毕业学员排长强天林,来自四川青川。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一名解放军叔叔把我救了出来……如今10年过去了,我成了和你一样的人。叔叔你能看见吗?我一直在找你,你在哪里……”
今年1月,强天林通过媒体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寻人视频。其实,“寻找”的念头他一直都有,只是总觉得还没到合适的时候。
因为,“寻找”的背后,是一个约定,是一次追随。时光流淌,记忆模糊,那位解放军叔叔的模样在强天林的脑海中已渐成轮廓。但他刻骨铭心的,是那双托举他生命的大手散发出的温暖,是那抹迷彩绿带给他的安心与希望,是“我会成为你”与“我等你”之间的约定。
这一次,他觉得时机到了。10年,不只是一个时间的节点和纪念,对强天林而言,更有了一种身份的轮回和契合。那个月,他在中国国际救援队任职排长,而这支队伍,曾参与过汶川大地震的救援。
“用时间煮一杯酒,里面融入记忆,酿成最香醇的想念,掬一杯下咽,在肠肚里酣畅。”平日里,强天林喜欢用文字对生活做些记录,这10年的追随和成长,他用这句话做了描述,有些文绉绉,但他并不觉得矫情,因为那份“想念”,那种“酣畅”,在他的讲述中,都坦露无遗。
我依然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终于成了你
■强天林
“叔叔,这就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吗?”
“不!这是一个军人的承诺!”
青川,这个位于四川北部边缘的小县城,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我从小便在这里长大。没有高楼林立,没有车水马龙,但我们的生活怡然自乐。清晨,爸妈扛着锄头下地干活,我背着书包和小伙伴们一路且歌且行,走上十几里地去学校。傍晚,爸妈“带月荷锄归”,和放学归家的我在饭桌上愉快地聊着一天的见闻。
这一切,都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改变。读初二的我正和同学们在宿舍里享受着午休惬意的时光,刹那间地震袭来,砖瓦剥落,屋墙坍塌,从未有过此种经历的我们内心充满恐惧。一时联系不上父母的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回家!
我偷偷溜出学校,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山体塌方后的碎石布满道路,我艰难地穿行其间,身边偶尔会有乡亲邻里从山里走出来到镇上避难,只有我一个人逆向而行。我生平第一次觉得,回家的路那么难,那么远。
忽然,余震来袭,我身旁的山体出现滑坡。“躲开!”在我惊慌失措之际,一个绿色身影一个箭步上前将我夹起,带我脱离险境,一块飞石却狠狠砸在他的背上。“营长!”几名军人赶忙冲过来扶起他。
起身后他冲我笑了笑,“跟我们走,我带你去找家里人!”一路上,他一直紧紧牵着我的手,把我送到了集中安置区。
两天后,他和一群解放军叔叔带着我的家人走出山区,我们一家人得以团圆。他伫立在一旁,一脸满足地说:“小家伙,我没有骗你吧!”
我泪眼朦胧地瞅了瞅他,他脸上布满了倦容。
“谢谢你,叔叔!”
“不客气,我答应你的一定会做到!”
“叔叔,这就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吗?”
“不!这是一个军人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