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辛平:一片热土的重生 一支军队的重塑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解辛平责任编辑:张硕
2018-05-11 03:37

(二)

2009年初,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出访拉美五国。

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取得了汶川抗震的胜利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

在与当时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会谈时,查韦斯问,你们中国共产党这么有力量,靠的是什么?习近平给他举了中国军队“支部建在连上”的例子。

“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这不仅是查韦斯之问,也是近年来国外学界的不断追问。习主席说,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经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也怀有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为了人民一无所惜。

汶川大地震,里氏8.0级——短短80秒,数百万生命被推到生死边缘,“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今天,我们展读汶川震后72小时内的作战态势图,依然撼人心魄。

一声令下,全军部队,天南地北,空中飞越,地面机动……标示救灾部队的红色箭头,几分钟增加一支,几小时多出一片,翻越崇山峻岭,横渡大江大河,全部指向同一个目的地——汶川震区。

这种速度、这种力量、这种坚韧,在西方的军事观察家眼中,仅仅用军人的“职业素养”是难以解释的。

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法用“职业素养”解释的奇迹还有很多。飞夺泸定桥,穿着草鞋的红军一昼夜急行军120公里;激战三所里,志愿军的“铁脚板”跑过了敌人的车轮子;血战上甘岭,坑道里的年轻战士,扛住了美军发射的190余万发炮弹……

美国记者大卫·哈伯斯塔,在他的朝鲜战争专著《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写道:“中国军队好像对美军炽烈的火网毫不在意,第一波倒下,第二波就跨过尸体前进,还有第三波和第四波继续跟进……”

美国兰德公司,10年前也给出一份评估报告,将中国定义为“全世界紧急动员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外媒评价:“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应对灾难的能力像中国军队这样出色。”

穿过硝烟,历经风雨,中国军队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是因为这支军队有着始终如一的政治灵魂和百折不挠的坚定信仰。

这些年,军史馆、荣誉室是习主席下部队必去的地方。在这里,习主席一次次把目光投向革命战争年代,多次强调,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军人要有军人的样子;要深入思考当年我军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对照优良传统差距和问题在哪里,下一步要往哪走,要干成什么样子。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关头叩问内心,这是一种高度的历史自觉。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历史的长河潜流深沉,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发现水道令人惊叹的转换。当人民军队走向新时代,习主席、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三军将士的毅然决然,支撑着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的沧桑巨变——

政治建军引领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改革强军使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科技兴军驱动现代化建设“弯道超车”,依法治军推进治军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强力正风反腐为人民军队清除蛀虫,扫去阴霾,重焕天青。

一声令下,几十支在革命战争年代战功赫赫的部队高举光荣的战旗,改变番号,移防部署,开赴新驻地。

一声令下,全军团以上建制单位机关减少1000多个,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

一声令下,从关中平原到西北大漠,从天府之国到雪域高原,从江南水乡到岭南山区,多少热血军人离开繁华都市来到边陲小城,告别父母妻儿走向陌生远方……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是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也是我军永远的制胜密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