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瓷碗和幸福泉
■苗 鹏
在红军东征纪念馆尾厅的陈列柜中,摆放着一只颜色发黑,已经裂缝的洋瓷碗。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大碗,背后可有个感人的故事。
1936年3月中旬,毛泽东率红军总部来到今交口县西庄村。有一位红军战士走进老乡王金柱家时,发现老人正患病躺在土炕上。战士请来医生给老人看病,还从药铺买来了药。第二天,王金柱的病就好多了。
这位战士提出向王家借一斗小米和一桶酸菜,感激在心的王金柱当即应允。第四天,红军战士背着一斗麦子,提了一桶盐,并拿着一只细碗走进了王家,抱歉地说:“前两天在家里住,麻烦您很多,我们马上就要走了,这点麦子和盐给您留下。那天,不小心打碎了您家的碗,就用这只顶上吧。”
王金柱听了心想,地主老财放高利贷,放一斗收两斗;我借红军一斗小米,就还了一斗小麦,吃了点酸菜,就要还盐,打了个粗碗,就赔了个细碗,这说什么也不能要。两人再三推让,红军战士就是不依,对老人说:“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是红军的纪律。”说罢,行了个军礼,转身跑了。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亲似一家人。在短短75天的红军东征路上,像“洋瓷碗”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位于双池镇西庄村的“幸福泉”,是红军东征中总部驻地之一。这里地处吕梁山深处,干旱缺水,人们吃水要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挑水。
当年,毛泽东率领红军路经此地,了解到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当即安排杨尚昆同志负责根治解决,并指示:我们首先派出战士去挑水,不仅要够我们自己吃,还要把群众家里的水缸挑满。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挑着木桶的红军战士来来回回行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向群众挨门逐户送水。同时,几支扛着镐头和铁钝的红军队伍,在村民的带领下四处寻找水源。
在村东小山脚下试着开挖,土又干又硬,由干变湿,由湿变泥。红军战士喜出望外,干劲十足,用镐头刨,铁锨挖,越挖越深,泉水终于喷涌而出,西庄缺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群众欢呼跳跃亲切地把这股泉取名“幸福泉”。
“吃水不忘挖井人,恩人就是毛泽东,跟着红军闹革命,打倒东洋小日本!”双池镇党委委员王永和摸着村民为感恩红军用青石搭建的泉亭说:“这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知道‘幸福泉’的故事,红军和老百姓的情谊比天高,似海深。”
(《解放军报》2016年09月23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