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出招 俄罗斯大力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楠 石长城责任编辑:乔梦
2017-05-19 15:06

军民各有侧重 兼顾不留漏洞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互联网、信息领域的博弈日益激烈。对于军队而言,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在制空权、制海权、制太空权之后,制信息权已经成为各国争先发展的方向。在军事信息安全系统更新换代、固若金汤的同时,公民信息正成为攻击、窃密的新突破口。俄深刻认识到信息安全不分军民,无论是哪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因此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各有侧重进行信息安全建设。

军事上,俄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专业性强、体系完整的信息战部队。今年2月,俄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在回应西方国家指责俄罗斯黑客入侵美国民主党邮件系统并干涉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时第一次正式承认信息战部队的存在,俄官方人士表示:这一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俄罗斯的数据系统免遭敌人的攻击,而不在境外进行任何黑客攻击。虽然这支部队向来来无影去无踪,很少在媒体的公开报道中露面,但其实早在2014年,俄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就签署命令,决定在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编成内组建网络司令部,主要任务是保护俄军方的电子指挥系统免遭非法入侵。2014年,俄特种部队占领克里米亚后,信息战部队致瘫了乌克兰政府官方网站,迅速切断克里米亚半岛与外界的网络联系,有力配合了俄在克里米亚的行动;俄武装力量在“高加索-2016”大规模演习框架内首次演习与假想敌的“信息对抗”,演习过程中组建了信息对抗组,与火力毁伤组协同遂行作战任务。由此观之,俄军已完成总参-军区-部队各层级信息战力量的组建工作,并且已经形成战斗力。

另一方面,俄在对本国信息资源的管理上一直保持高压态势,这主要体现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公民个人数据的管理等方面。在俄罗斯,公民的数据禁止存储在国外服务器上;收集俄公民信息的互联网公司须将数据存储在俄罗斯境内;在公共场所使用WIFI上网时,必须进行身份认证,这些都是《个人数据保护法》的规定。此次微信海外版被禁就是因为没有在俄罗斯政府相关机构进行登记,也没有将用户数据上传给俄罗斯当局。这些小细节就可以体现出俄信息安全建设的严密和高水平。同时,为了防止信息领域的“颜色革命”,俄还加强了对公民个人社交媒体的监督。2014年5月,普京签署了《知名博主管理法案》规范网络达人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行。可以说,俄对公民个人信息的监管和保护滴水不漏,黑客几乎没有可乘之机,这也是俄能多次免遭全球性病毒影响的深层原因。

重视人才培养 推动自主创新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对抗,是技术的对抗,是管理的对抗,但其实质是人才之间的对抗。在信息战人才的培养上,与其他国家相比,俄罗斯在IT领域具有天然的优势。俄多部门联合将全俄90所开设有信息安全专业的大学、22个信息安全地区教学中心、12个部委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科研机构组成一个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设置6个国家教学标准和7个基本专业,其中不乏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安全综合保障、通信系统的信息安全和反侦察信息技术等针对性强、前瞻性高的学科。每年有大量的软件、网络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从俄罗斯高校毕业,为信息安全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与此同时,俄军方也在加强对信息战人才的培养,以加强“网军”的建设。2013年,俄国防部组建卡拉斯诺达尔高等军事指挥学校“科学连”,负责为各军兵种培养信息防护方面的军事专家。2015年,俄国防部开办了IT技术武备学校,军事通信学院开设信息安全专业,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近年来,俄军在各种演习演练中,特别是通信演习中,尤其注意对这些人才的摔打磨练。在近似实战条件下防干扰、防辐射、防侦察、防网络入侵、反心理战等已经成为经常性科目。在处置克里米亚问题以及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中这些人才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出色完成了任务。

在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下,俄信息安全系统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俄在发展信息安全技术上强调自主创新、坚持自成体系,尤其注重对芯片和操作系统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圣彼得堡技术大学研制成功自主安全内核的高安全等级操作系统, 不受病毒和黑客侵犯, 在与国外产品兼容上只局限于外层的功能调用。在财政金融系统, 俄积极推广使用现代化的有保护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采用俄自己研制的电子数字签名及其他保护设备。据称, 俄罗斯研制的智能卡( RIK )保密性可靠、操作简便、抗攻击性强, 能满足信息系统对安全的诸多要求。除此之外,俄新型信息安全系统“屏蔽-电子战”系统也以其强大的屏蔽能力获得军方的青睐,在其覆盖范围内,2G到4G的移动通信终端和WIFI等各种网络设备均无法进行语音和数据通信。与此同时,系统会留下狭窄的秘密通信频段,允许经检测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该频段上进行无线通信,但这些设备间交流或与外界往来的所有信息都要通过虚拟基站传输。虽然与传统保密通信方法没有本质差别,但它运用若干新技术,解决了新时期保密通信的一些难题,且首次被俄军方单位用于防止窃听泄密。从这些角度看,这一系统在加强通信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