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旧约》成书的年代,在位于古代巴勒斯坦中央的伊拉山谷,以色列牧童用弹弓做兵器,击倒巨人歌利亚并将其斩杀,成为一代传奇。这位牧童,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以色列第二任国王大卫。如今,只有扑克牌中的黑桃k和美术学院的大理石雕塑,还依稀记录着大卫王曾经的辉煌。不过,信仰笃定的以色列人却用另外一种方式传承着先祖的精神。本月2日,以色列政府宣布,“大卫弹弓”中程导弹拦截系统投入全面运行。在现代尖端科技的加持下,当年助大卫一战成名的原始冷兵器化身新型导弹拦截“神器”,继续护佑犹太子孙。请看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大卫弹弓”如何射“大雕”
■杨王诗剑
测试中的“大卫弹弓”。
“体系缝隙”催生“特色弹弓”
如果说以色列是世界上地缘环境最恶劣的国家之一,相信没有人会表达不同意见。在经历了五次中东战争和无数次局部冲突后,这片用鲜血浇筑而成的狭小国土仍处于重重包围之中。面对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国土防御力量特别是反导力量建设始终是以色列军队建设的首选。
1991年,在海湾战场上被肆意蹂躏的萨达姆,向以色列发射了39枚“飞毛腿”导弹,而美国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并未成功将其拦截,大多数导弹都落在有“经济首都”之称的特拉维夫附近。终于,潜在威胁成为现实的“梦魇”。犹太人似乎由此看穿了“爱国者”只爱美国的“真相”,便倾注所有热情和心血,赶在新世纪的曙光还未洒满耶路撒冷土地之时,打造出了第一支属于自己的反导作战力量——2000年10月,主要防御远程导弹威胁的“箭”式反导系统正式开始战备值班。
可是,撑伞只能遮住天上的雨滴,却挡不住地面溅起的泥泞。“箭”拦得住“高大上”的导弹,对“低慢小”的火箭弹却束手无策。无论是西南边的哈马斯,还是北边的真主党,制造简单、价格便宜的火箭弹和迫击炮都是他们袭扰“邻居”的第一选项。特别是在一墙之隔的加沙地带,攥着“土炮”的游击队更是让东边的人民日夜游走在生死的边缘。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起,至少有上万枚各类炮弹砸在了以色列狭小的国土上。火箭弹画下的“紧箍咒”把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人圈了进去。于是,2011年4月,能够拦截短程火箭弹和榴弹炮弹、独具特色的“铁穹”系统正式服役。
从“箭”到“铁穹”,光阴流转,以色列初步建立起了世界上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高低搭配的国家导弹防御体系。但是,对手不会停下脚步。近在咫尺的黎巴嫩逐步装备了最大射程达300公里的近程导弹,叙利亚更拥有了最大射程达160公里的远程火箭炮。在此背景下,以军引以为傲的“国盾”明显变得“低端够不上,高端不划算”。
任何战略能力上的“缝隙”都可能成为撬开国家安全大门的支点。宿敌环伺的以色列必定深知这一点,加紧研发主要用于拦截远程火箭弹和近中程导弹的防御系统。“大卫弹弓”系统入役,为以色列的“国家盾牌”补齐了最后一环:向下能摧毁“铁穹”鞭长莫及的远程火箭,向上能拦截“爱国者”和“箭”的漏网之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