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琼崖纵队的“青纱帐”里打响

来源:海南日报作者:单憬岗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05-25 11:25

战争年代,海口东寨港红树林里发生过许多游击战。 记者 李幸璜 摄

在海南岛长达18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多处分布有红树林。在战争年代,红树林是琼崖纵队战士和革命群众心目中的“青纱帐”。这里,不仅是琼纵战士与敌人战斗的绝好游击战场所,也是琼纵战士隐藏、修整的天然根据地,甚至曾是琼纵多级指挥部的选址地,隐藏着琼纵的医院、仓库、交通站、电台与报社……

海上丛林的根据地

红树林的树并非红色,之所以名为“红”,是因树皮中含有单宁酸,见空气会氧化变红。红树林的“红”,更因为这一片片海上丛林在历史上曾经助力革命而染上的红色印记。

根据记者查找,海南在战争年代曾成为根据地或者游击区的红树林区域有很多,包括最知名的东寨港、清澜港,还有澄迈、临高、儋州、东方、昌江、三亚、陵水等地的红树林。其中,东寨港红树林作为根据地的面积最大、时间最长,也最具重要性。

东寨港是一个广袤的区域,在这片上百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分布着密密麻麻的红树林。当年的琼崖纵队和特委机关以及地委、县委等机关都曾设在这一带,红树林根据地横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以红树林为屏障和敌人周旋,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作为根据地,这里还隐藏着琼纵的医院、仓库、交通站、报社与电台。

琼纵老战士庄菊在《回忆在琼纵电台工作的经历》中写到,1946年冬,她被组织安排到北区临委电台工作,正遇上敌人向琼文解放区大举进攻。于是,电台也随临委转移到演丰乡的红树林(老百姓叫枷定山)里隐蔽工作。

白天,他们转移到离敌人据点较远的红树林里去上课。晚上,他们就回到枷定山,架起电台在红树林里抄收新华社新闻。用来照明的海棠油灯在海风的吹拂下不时闪动,为了不让光线透出红树林,大家宁愿自己受冻,也要将遮寒的被单或草席将工作台四周围住。为让大家吃上饭,女炊事员静悄悄地划着小木船,穿出红树林去找那些革命村庄和堡垒户,拿到米和柴后给大家做饭,饭做好了就秘密地划着小木船返回预选约定的地点,送给大家吃。

三江湾红树林曾是报社驻地。1946年4月,为对付国民党46军的“围剿”,特委机关报《新民主报》全班人马转移来到琼山新马乡。中共琼山县委书记陈说把报社人员和设备,安置在海边的红树林中,以红树林作掩护,积极出版报纸。

红树林中的游击战

在广阔的红树林里,有着密密麻麻、四季常青的红树,纵横交错的水路,既便于藏身、也便于出击。因此,革命队伍常选择这里开展游击战。

1942年至1943年底,曾任琼崖纵队第五团团长的刘英豪带领1个中队深入清澜港汊两岸地区,依靠群众,利用红树林,积极开展抗日活动。据他在《回忆清澜港汊地区反蚕食斗争》中的描述,清澜港汊纵横20多公里,辽阔的海滩泥沙上生长着密密麻麻的红树林,当地群众通称为海山。这里的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高,早在1940年就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1943年秋,刘英豪率部执行战斗任务,突遭敌伪军袭击,便转移到红树林里。翌日天刚亮时,日伪军分四路来“围剿”,清澜敌军开3艘汽艇在海面截击,空中还有两架敌机助战,将红树林包围得像铁桶一样。可红树林里到处是淤泥,有些泥深过膝盖,日寇窜进红树林就陷入淤泥中,进退两难,叫苦不迭。

而我军则发挥近战的优势,当敌军搜山时,便先隐蔽起来,敌人一举一动都可以看清楚,等敌人进攻到距离一二十米时就来个排枪手榴弹齐开花,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狼狈不堪。这一仗打死打伤数十名敌人,让敌人心惊胆战,再也不敢搜海山了。

类似的战斗在其他红树林游击区不计其数。

为了保障红树林根据地战斗物资的供应,我军还在红树林中进行了物资的武装押运。琼纵战士王英贤就是武装运输队员,每当夜深时,就护送着运送物资的群众队伍,跨过深深浅浅的沟河,向着部队驻扎的地方前进。每次运送时,他随身携带步枪和手榴弹,准备随时战斗。一次他们被敌人包围,在红树林的泥水中摸爬滚打了一天一夜,才最终把物资安全送达。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