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提醒:快速止血 战伤急救的重要环节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研究员 窦桂芳责任编辑:柴潇
2016-12-15 09:06

    制图:邓方宇

局部高效止血敷料

局部止血材料的开发和使用是近年来止血领域的热点,由于其所占体积小、便携性好、易于使用,非常适用于战场环境。目前,国内外都有不少针对战时局部出血的止血材料,我军研发的系列止血产品有急救壳聚糖止血海绵、聚丙烯酸树脂止血敷料、沸石止血敷料等,均有显著止血效果。局部止血药物的作用往往是多个机理综合的结果,各类止血产品各有其特点,但也有各自不足之处,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中。

肢体结合部位止血

在现代战争中,随着作战服和防弹服的性能提升,躯干和四肢受伤的概率有所减少,但肢体结合部位(腋窝、腹股沟、颈部)由于缺乏有效防护,受伤的概率则大大增加,这些部位分布着大动脉,伤及处往往会伴随着大动脉的破裂导致大出血,对于这些特殊部位的大出血,常规的传统止血带便无法发挥止血作用了。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研制了许多新型止血产品。我军针对肢体结合部位的相关止血药械正在研制,如:战时急救止血夹针对结合部位大出血、结合部止血带针对骨盆大出血及双下肢截断伤、止血注射器针对枪伤深部组织大出血等,这些都具有便携、使用迅速、稳定、安全以及便于后送等特点。

静脉用全身性止血用药

严重创伤患者创伤后引发的凝血功能紊乱已经逐步被认为是致病和致死的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氨甲环酸”除止血功能外,还可用于重度失血伤员的凝血病的防治,提高其存活率。欧洲创伤出血处理特别工作组已在2013年明确提出:对于创伤出血或有明显出血危险的患者,建议最好在创伤后3小时内输注氨甲环酸。在阿富汗战争中已有实例证明,氨甲环酸的使用能够显著降低失血伤员发生凝血病的概率,对于重度失血伤员,其效果最为显著。我军也正在研制适应于战场环境使用的氨甲环酸的相关剂型。

(王 伟、张 郡整理) 

【专家档案】窦桂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军战创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学会药物代谢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输血杂志、解放军药学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战创伤急救止血药械研究,先后主持20余项国家、军队重大重点课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事医学任务奖一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