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驻训期间,官兵容易出现胫骨疲劳性骨膜炎、腰肌劳损、精索静脉曲张、足癣等一些“隐形”的训练伤病,在此,特邀请西部战区某红军师野战医疗专家介绍几种常见“隐形”伤病的防治措施,希望能为广大战友带来帮助。
胫骨疲劳性骨膜炎
【镜头回放】某连两名战士小腿疼痛,其中一名战士小腿已出现凹性水肿,压痛点在胫骨上1/3处,另外一名战士足尖用力向后蹬地时,则出现小腿胫骨疼痛,军医诊断为胫骨疲劳性骨膜炎。
【分析原因】引起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野外训练强度大,下肢训练时间长,受力过大,负荷不当,使小腿的屈趾肌群和胫骨肌不断收缩,刺激和牵扯了附着部分,易造成骨膜充血,肿胀,肌下出血,引起病变;二是训练方法不当,多见于训练量和负荷较大,并经常在较硬场地上进行训练,导致小腿屈趾肌群过度疲劳;三是野外戈壁昼夜温差大,准备活动不充分,气温过低,导致肌肉没有充分活动开或较僵硬。
【为您支招】应正确掌握跑跳技术,注意动作的放松和落地的缓冲。同时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注意场地和气候等环境的变化,减少在过硬的地面上训练。早期(急性期)较轻的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仅用弹力绷带将小腿裹扎,减少下肢训练量和负荷即可痊愈。经常疼痛或训练后疼痛较重或有跛行的患者,休息时应抬高患肢,用热水洗患肢,进行局部按摩、理疗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腰肌劳损
【镜头回放】在一次武装5公里越野训练中,汽车队的赵排长像往常一样接过战友的武器,背着3把枪冲刺,突然感到髂骨脊后部刺痛,不得不中断了训练。去卫生队检查后,军医诊断为长期坐姿引起的腰肌劳损,采取了针灸等措施后,赵排长的疼痛得到缓解。
【分析原因】野外驻训,车辆动用多,驾驶员长期保持坐姿,外加道路上的颠簸致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久而久之会导致慢性腰肌劳损。若急性腰扭伤后治疗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以及超负荷训练,均易引发腰肌劳损。此外,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都可引发或加重腰肌劳损。
【为您支招】保持良好坐姿,正确的姿势是抬头平视、收腹挺胸,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避免颈椎和腰椎过分前凸;合理安排体育锻炼,能使肌肉、韧带、关节囊处于健康的良好状态,肌力及韧带弹性良好者,发生劳损几率小;训练中应注意体位,避免在不良体位下时间太长;可采用推拿、针灸、理疗、牵引,服用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药物辅助治疗。
精索静脉曲张
【镜头回放】徒步小拉练中,战士小孙远远地落在了大部队后面,班长连忙过来查看,发现小孙腿脚都没有受伤,询问小孙,他则涨红了脸不说话。最后,小孙才吐露心声,自己裆部坠胀,有隐痛感,行走之后疼痛症状加剧,军医诊断其患了精索静脉曲张。
【分析原因】野外高强度、长时间训练,加之长期站岗执勤、训练劳累、久坐等极易引发精索静脉曲张。由于部队官兵有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及任务,站立过久、训练时间过长,加之官兵对此病有不适感时又不好意思说,长期负重增加腹腔内压力,影响精索静脉,导致血液返流,均会引起精索静脉曲张或使已有的静脉曲张加重。
【为您支招】战士可穿松紧度较高的棉质内裤,不应穿过松的内裤,以有利于散热和吸汗,降低阴囊局部温度,减轻重力影响;在不影响官兵完成各项任务的前提下劳逸结合,合理安排训练,避免过长时间负重站立;若出现阴囊坠胀不适、有明显异常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预防和治疗。
足癣病
【镜头回放】一次连排组织训练讲评时,一向严格要求自己的警侦连排头兵小李在队列中老是动来动去,遭到了排长点名批评,小李也是一肚子委屈。休息时,小李脱下靴子,大家才发现小李得了脚气,“奇痒难忍,没忍住动了几下。”去野战医院检查后,小李得知自己患了丘疹鳞屑型足癣。
【分析原因】野外驻训期间,由于官兵穿作战靴、胶鞋、装具等时间较长,加之气温高、出汗多、卫生意识不强、不及时洗脚换鞋袜等因素,增加了真菌的感染机会,引起足癣的高发。
【军医提醒】野外训练中预防足癣,训练前可在脚上涂抹清凉油、牙膏等,避免赤脚,以驱避真菌。鞋袜要经常刷洗暴晒,保持干燥,不要与他人混穿合用。一旦染上脚气,切忌搔抓,以免引起继发感染、交叉感染,可搽涂脚癣药膏、克霉唑霜、达克宁软膏等,如有大量水泡、浸渍、糜烂,可用复方硫酸铜溶液泡脚,禁用皮炎平,以防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