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盒警语“换脸”难
烟盒警示如同作坊里的石磨,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推了半天,还在原地绕圈
最近,王女士去了一趟泰国。她烟瘾有点大,带的烟抽完了,只好在当地买。令她惊讶的是,即便是中国卷烟,烟盒上印的都是骷髅、黑肺、烂牙齿,让她恶心得没法抽。走到店外,她就把烟盒撕了。回到国内,她赶紧买了一条烟,烟盒上没有警示图片,看起来舒服多了。
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2015版)将正式实施。我国卷烟三次换装,但国际通行的警示图片依然没有出现在烟盒上。
王女士记得,以前的烟盒侧面有一条警语:“吸烟有害健康”,字体小,看起来费劲。在2007版《规定》中,“吸烟有害健康”从烟盒的侧面转到正面。警语字体高度要求不小于2毫米,背面是多数人看不懂的英文警语,警语面积约占所在面的30%。2011年《规定》再次调整,撤销英文警语,尽管中文警语字号加大到4毫米,但比标注的低焦油毫克数的字体小很多。在2015年版《规定》中,警语所占面积增加到35%,加上了标注“本公司提示”字样,增加的警语是“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8年烟盒“换脸”,我国的烟盒包装仍然只使用文字警语,警语字体高度由不小于2毫米提高到不小于4.5毫米,健康警语面积仅从30%增加到了35%,两组警语增加到三组。有人比喻说,烟盒警示如同作坊里的石磨,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推了半天,还在原地绕圈。
吴宜群说,尽管此次规定看似比原来有了一点变化,但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没有实质性改变,看不到有关吸烟导致的具体疾病信息,达不到有效警示烟草危害、减少烟草使用的效果。
世卫组织2014年发布的《中国烟盒健康警示效果评估及政策建议》数据调查显示,从20个国家使用烟盒上的健康警示有效性指标来看,中国健康警示传递烟草健康危害效果非常弱。
截至2015年12月,采用图形警示包装措施的国家和地区已达85个,覆盖世界人口过半,其中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图形警示面积大于50%。目前,尼泊尔的健康警示面积是世界最大的,图形警示面积占包装正反面的90%。泰国、印度、澳大利亚、乌拉圭、文莱、加拿大的图形面积在75%以上。自2012年以来,澳大利亚实行素面包装,即包装上只采用大幅的图形警示,在包装上禁止使用烟草公司特有的颜色、标识、字体和品牌设计元素。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到2018年实施素面包装的国家将增加到30个。目前实施素面包装的国家有澳大利亚、爱尔兰、英国和法国。
“我要告诉你,因为我爱你”,这是“警示图片上烟盒”活动的主题。吴宜群说,一图胜千言。图形警示能清晰、明确地将使用烟草的健康风险传递给公众,文化程度较低的公众也能了解吸烟危害。如果卷烟印上真实、震撼的图形警示,不仅可警示民众,而且有助于改变将烟草制品作为礼品的社会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