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科普:卧床老人护理技巧,速速收藏!

来源:解放军306医院作者:尚颖 李红梅责任编辑:柴潇
2016-07-22 15:12

三、心理护理莫忽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减少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多数患者常有犹豫、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再加上疾病的痛苦更加剧了这些不稳定情绪。为此,应当针对每位老年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人施护。首先,护士应尊重患者,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仪表端庄,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语言,称呼时要使用尊称和敬语,操作前要用建议商量的口吻,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满意答复。其次,要及时给予情感的疏导,护士要用热情的态度,亲切的言语,多与他们交谈,同情、理解、安慰他们。对易激动的老年患者,要因势利导,做适时的安慰与同情,或转移话题交谈。对一些较固执和情绪暴躁的老年患者不要过分计较,也不要强行制止,护士要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多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和愉快生活的信心。通过听音乐、戏曲,看电视,读报纸,陪患者聊天等方式分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注意力,以调整患者的情绪。

四、长期卧床病人主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1、预防足下垂。足下垂,又称垂足畸形,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以预防跟腱挛缩。冬天保暖时,应注意到棉被对足部的压迫,可用支架或干净硬纸盒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和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膝关节畸形的预防: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膝反胀),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2、口腔护理与预防呼吸道感染。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能力减低或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坠肺性肺炎。长期卧床的慢性病人,口腔内的细菌携带者比正常人多,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的携带率也比正常人高。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口腔护理中,要注意到刷牙与漱口的关系,对于卧床的病人,有时漱口比刷牙显得更重要。因此,要求卧床的病人在就餐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病人(中风,脑瘫)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病人,护士每日需遵医嘱2-3次为病人做口腔护理,彻底清除口腔内细菌。

3、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保持病房环境清洁,每天早、晚开窗通风30min,室内温度应保持22~24℃,湿度应50%~60%为宜,每天紫外线灯消毒一次,每次30分钟。长期卧床老年人,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因此,应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痰,每次翻身时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叩背时手呈背隆掌空状,从肺底向气管方向逐渐叩,自下而上,从外向内,每次10余下。叩背的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心率。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判断引起异常的原因,配合医生进行救治。病情严重需要吸引器吸痰时,应选择多测孔透明硅胶吸痰管,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吸痰时动作轻柔敏捷,自下而上,左右转动,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对于张口呼吸的病人,因呼吸道干燥,在吸氧的同时,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气道湿化器以湿化气道预防呼吸道感染。

4、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使用气垫床,使受压部位气血运行通畅,但是仍需要定时翻身。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一次,定时翻身患者我们制作了翻身记录卡,时间、体位、皮肤情况及时记录,保证按计划的实施。因老年人皮肤弹性差,特别是长期疾病消耗,病人消瘦,皮下脂肪少,肌肉萎缩,翻身时应特别小心,宜两个人合作,动作轻柔、准确,避免拖、拉、推,减少皮肤摩擦,同时应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无碎屑,避免皮肤与碎屑及床单褶皱产生摩擦。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再让病人饮温开水1-2口,再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压疮。

5、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卧床的时候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的水平,以减轻患肢的水肿,患者要正确的认识疾病,保持一个乐观的情绪,积极的面对疾病的治疗,另外家属也要经常和患者沟通,使其消除紧张感,积极的面对治疗。注意保护好下肢防止各种感染,避免擦伤、碰伤患肢,另外还要保持肢体清洁,预防感染。患者的饮食要注意清淡,忌油腻辛辣的食物,饮食要低脂肪且富含纤维素,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使患者腹压升高,影响静脉的回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