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医院,都有RICU,它的中文名是:呼吸重症监护室。这4个看似简单的英文字母,却诠释一个残酷的含义:死亡的最后一站,也被称为“死亡驿站”。
在RICU的病人,有几个特点:年岁高、生命垂危、生活无法自理、家属不能陪护。对于医生来说,除了抢救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第二炮兵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女博士王英用天使般的爱心给病人送去关爱和温暖,她的义举得到病人及家属的广泛赞誉。
王英常说:“作为医生,为患者做得再多再细都不过分!”
每天早上7:30,王英都会准时来到重症监护室病房查房,挨个病人问候。能语言交流的问声“你好”,不能讲话的说句耳语,生命垂危的拉一下手、摸一下脸,这样的嘘寒问暖,每天有4到5次。
一句问候语,一个肢体语言,竖一个大拇指,给病人送去的是坚强的鼓舞、坚持的慰勉和坚信的激励。王英用这些细微入情的关爱方式,让病房充满着无限温暖,荡漾着无限真情。
今年端午节这天,一位名叫王佳慧的老人回国给老伴儿做一周年祭奠,虽然行程时间很紧,她专程来到第二炮兵总医院看望王英。握着恩人的手,老人又一次热泪盈眶,她感动地说:“我老伴儿在重症监护室整整住了3年,家人没尽到的责任,你帮助尽了;儿女没做到的事情,你帮助做了。我从你身上看到了一名军医的高尚品德和人间真情!”王英却微微一笑:“嗨,您过奖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王佳慧老人的老伴叫石爱荣,因患呼吸衰竭,长期住在第二炮兵总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房。子女和老伴都定居国外,治疗和照顾老人的责任全落在医护人员肩上。作为主治医生,王英比别人更多了几分责任和担当。
石爱荣已是86岁高龄,肺癌晚期,引发多种脏器衰竭,病情很不稳定,两次呼吸心跳骤停。经过王英和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老人不仅恢复了神志,还摘掉了呼吸机脱机拔管,能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交流,创造了生命奇迹。
亲人不在身边,老人特别渴望与人交流。王英每天都专门抽出时间来到老人病床前,聊一聊天,拉一拉家常,抛去鼓励的眼神,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王英知道老人精通英语,她有时还特意用英语与老人对话,让老人十分开心。除此之外,给老人擦身、喂饭、洗脸等生活起居,王英全部承担了起来,在医院享受着这样高级的待遇,老人经常热泪盈眶:“闺女,能认识你,真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呀!”
为了方便老人与家人的联络,王英还把自己的电子邮箱告诉他的家人,定期发去老人的病情和照片,让亲属放心。每次家属写来回信,王英都打印出来拿到病房读给老人听,让他时刻感受到远方亲人的问候和祝福。
老人住院期间,王英还组织医护人员为他过了两次生日,吃着生日蛋糕,听着耳熟能详的《生日歌》,老人感动得潸然泪下。老人经常说:“住在这,王大夫照顾得实在太细致、太上心了,比在家还要安心和踏实!”老人的子女从国外给二炮总医院寄来感谢信:“你们医术和医德双馨,不愧是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医院!”
在生命弥留之际,老人紧紧攥着王英的手,脸上写满了安详。那一刻,王英禁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因为在长期的相处中,王英和老人建立了超越医患关系的亲人般的深厚感情。
王英,用自己全身心的爱,暖了病人的心田,暖了RICU,为她的爱心善举点赞!
王英在她从医近20年中,像这样的病人和事例,她珍藏了太多太多。王英用大爱呵护患者的生命,用大爱温暖患者的心灵,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式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