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者同网络名人一道探寻英雄密码——
“我们要为英雄代言”
■中国军网记者 乔 梦
网络名人同英雄后人一同参观“狼牙山五壮士”生前所在部队师史馆。中国军网记者 乔 梦摄
7月13日夜,时针指向22时,连队宿舍已经熄灯,“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成员住地却仍旧热闹,十余家军地媒体记者与新媒体账号负责人,或噼噼啪啪敲打键盘,或低头专注戳动手机,都在以不同的形式“爬格子”。这样的场景,一路走来已成习惯,不论是在车上、在饭桌旁、还是在路上。有记者说,这样“低头”忙碌,为的是让更多的网民和读者抬起头来,仰望我们的英雄。
这次活动不仅给网络名人们一次近距离了解部队的机会,也是对媒体工作者的一次国防教育与精神洗礼。在探寻英雄密码的过程中,他们对媒体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每次从黑板报前经过,心中就多了一份责任。”央视网记者刘春研所说的黑板报,矗立在邱少云烈士生前所在部队野外驻训地营区,上面赫然写着“英雄守卫祖国,我们守卫英雄”。
“用什么守卫?最好的新闻作品就是我们的武器。”刘春研表示。为了兑现承诺,这个瘦削的女记者扛着相机奔波于采访一线,连队营区、纪念馆里、演练现场、步战车上……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官兵们不畏酷暑高强度训练,我必须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来,让网友们看看什么是当代精兵、百炼成钢。”
活动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影响力强、传播范围广的佳作。“当代海军杂志社”微信公众号7月10日推送的作品《8个数字告诉你这支部队为何这么牛》,用67天完成首次跳伞、4次被授予荣誉称号、担负36项重大任务、走出245位将军和288名英雄模范等典型事例,浓墨重彩展示了黄继光烈士生前所在部队的辉煌历史,一上线就引来网友关注和媒体转发。有网友评论:这篇稿子用8组数字凸显部队优良传统,读起来有新意、不枯燥。
微信编辑、“海苔妹”吴丹表示,为英雄发声,新媒体必须有新思路,独辟蹊径,用数据说话,串联好过去与现在,才能吸引网民、感动网民。
7月14日,众人来到“狼牙山五壮士”生前所在部队参观。“军报记者”微博微信以《狼牙山五壮士也许想不到……》为题写道:“当狼牙山五壮士弹尽粮绝,搬起石块砸向穷凶极恶的日寇时,他们肯定想不到74年后的今天,这支英雄部队拥有坦克和步战车,可以驰骋沙场、攻城拔寨。”记者连发9图,一展今日英雄部队雄风。
网友留言:“在特定环境下总能激发人的激情和斗志。官兵如此,记者如此,我们亦如此。看了这些热图,突然有种想当兵的冲动!”
“对于媒体人来说,是在无形的战场,参与着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论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都要求媒体人守土有责。今天,在各种信息角力博弈的时代,更要求我们用新思路、新手段去坚决打好舆论战役。”知名媒体人、评论家、文化学者刘仰表示。
关注军事类微信公众号的网友或许会发现,一个名叫“我们的天空”的微信公众号这段时间频频推出捍卫英雄稿件。这个公众号,正是黄继光烈士生前所在部队创办的!7月10日以来,“我们的天空”已推送了8篇相关文章。第二站活动结束时,黄继光烈士生前所在连现任连长刘堃在该平台公开了一篇个人日记——《今天,我们都是黄继光》。他说:“63年前,我们的英雄前辈为我们守住了上甘岭守住了国门;63年后的今天,为英雄守住精神上甘岭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与本次活动的网络名人、媒体记者也纷纷转发了这篇掷地有声的文章,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听到英雄传人的心声。
谈起这些天的采访经历,新华社军分社记者韩松豫满是感慨:“一些人对英雄造谣中伤,甚至妄图通过‘细节考证’来推倒英雄。今天,我们来到英雄部队,只有一个目的:坚决回击!这一次坚守阵地的不只是‘五壮士’,还有我们千千万万个充满血性的中国人。”
7月15日,网络名人和媒体记者来到了“狼牙山五壮士连”。这支英雄生前所在的部队,至今仍坚持着一项仪式:英雄呼点。指导员依次点出五壮士的名字,每喊一个,全连的战士就以排山倒海的气势齐声呼喊:到!宛如英雄就在眼前。
“人的生命终将逝去,但精神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超越时间,实现不朽。”“侠客岛”微信公众号编辑申孟哲感慨道,“都说军营生活热火朝天,但耳闻和亲历毕竟不一样。我们走进军营,零距离感受这种氛围,并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网友或读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年代传递亘古不变的英雄信仰。”
在“狼牙山五壮士”生前所在部队,英雄的后人也不远千里赶来重温父辈的传奇。人群中,一个空军女兵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她是“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宋学义的外孙女田甜,现在在空军某部服役。她说:“姥爷为革命事业奋斗一辈子,他的英勇不屈是我一辈子的精神财富。我很荣幸能和姥爷一样穿上军装,继续守卫军人的荣光。”
网络名人“种花家的小小兔”又更新她的微博了。她说:“我是个普通人,我做不到英雄能做的事,但是我愿意维护英雄的名誉,维护烈士的尊严,我的键盘是武器,我的头脑是弹药,在网络这个不见硝烟的战场,我愿付出一切保护我们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