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好军医>>典型病例 >>正文

二炮总医院:院士主刀成功切除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来源:二炮总医院作者:彭雪征 莫鹏责任编辑:郝思嘉2015-01-21 09:25

3个月前,一位重庆的17岁女孩小霞因患罕见血管瘤来到了解放军二炮总医院。经过中国科学院院士、二炮总医院名誉院长汪忠镐两次精心手术,肿瘤被完整切除。

小霞在1岁时颈部和胸骨上开始出现肿块,如铜钱般大小,因不影响正常生活,并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而肿块却逐渐长大,小霞站立时经常出现头晕,但因家境贫困未给予系统治疗。随着时间的变化,小霞的病情一天天恶化,颈部肿瘤已长到跟一个脑袋般大小,辗转多家医院,被确诊为“左颈部海绵状血管瘤。”而因病情复杂、手术风险大、费用高只是进行了简单处理,并没有手术切除,但多年就医早已使这个贫困不堪的家庭把所有积蓄花光,父母只好眼睁睁看着可怜的孩子忍受着病痛折磨,这位美丽可爱的女孩原本应该在校园里学习文化知识,而由于无情地病魔缠身,使小军刚读完学前班就已辍学,永远离开了老师和同学。

直到16年后的今天,小霞已长到17岁,巨大血管瘤已严重影响着她的生活,从表面上看:一个约30×30cm的不规则肿瘤从小霞的左颈部一直向胸部及背部延伸,犹如垂挂着一个脑袋,表面起状不平,皮肤略呈紫色,摸上去肿块较软,用手指一压就可萎缩,里面有小硬结,瘤体重达30多斤,把这位花季女孩折磨得苦不堪言。对于一个贫困不堪的农村家庭来说,父母对生活充满了绝望,整个家庭也面临着破碎。幸运的是,小霞的悲惨遭遇得到了当地妇联的高度关注和同情,在妇联的努力和帮助下,很快为小霞捐助了3万元医药费。

因为患者患的是海绵状血管瘤,要想手术切除,难度和风险都非常高,而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是我国血管外科的创始人之一,在治疗血管外科疾病方面是顶级高手,成功救治过无数名疑难重症血管疾病患者,只有他能挽救小霞的生命。于是,小霞全家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了二炮总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找到了赫赫有名的汪院士。汪院士仔细查看了小霞的病情后,给予了肯定的结论:可以手术治疗。此时足有一个脑袋大小的血管瘤包绕着小霞的左颈部,手术难度和风险不言而喻。

面对严重的病情,汪院士组织心胸血管外科的医护人员为小霞制订了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在汪院士两次亲自主刀下,肿瘤被完整切除,全家上下欣喜若狂。

二炮总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卞策介绍,血管瘤是发生于血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由于血管组织的错构,瘤样增生而形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占75%,继发性25%左右。继发性多数在婴儿期出现,少数在成年期发现。血管瘤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长在颜面及四肢暴露部位,影响容貌。血管瘤侵入眼内时,视力明显下降,严重者可致失明。若侵入鼻腔会使鼻翼变形,有时还会出现呼吸不畅。如发生在颅部,轻者压迫脑组织,重者偏瘫或死亡。

而海绵状血管瘤损害也较大,主要发生于婴儿,偶见于成人,自在原有毛细血管瘤处发生或位于皮下,呈圆或不规则形,可高出皮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不太清楚,质软而有弹性,多呈淡紫或紫蓝色,挤压后可缩小,表面皮肤正常或与肿瘤粘连而萎缩。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约有1/4病例死于出血、呼吸道感染或恶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血管瘤不论发生在什么部位,一旦出现,首先严重影响美观,对身心造成巨大伤害。还会破坏周围组织,引起肢体严重畸形,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异常,也会使瘤体发生溃疡等等。据统计,血管瘤患者25%死亡于病灶出血、感染、恶变或此病引起的心理疾病。所以,血管瘤宜早期治疗,治疗越早,疗效及预后就越好。像小霞就是一个典型的延误治疗病例,因家庭贫困没有及时切除,才使肿瘤越长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