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好军医>>典型病例 >>正文

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首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

来源:301医院作者:李猛 黄文荣责任编辑:郝思嘉2014-11-16 09:26

六旬劳模患骨髓瘤,辗转多地求医

69岁的海南省临高县渔民林某,从16岁开始就随渔船出海打渔,在海上与狂风巨浪拼搏一生,成为当地渔民致富的带头人。不幸的是,在2013年林某突然感觉头晕、乏力,被家人送到海口市的医院后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这是一种恶性血液系统的肿瘤,患者会有广泛骨质破坏、反复感染、贫血、高钙血症、高黏滞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目前尚无治愈的办法。

随后林某在海口的医院接受了治疗。随着肿瘤细胞迅速扩散,林某的病情愈发严重,经过初步治疗,虽有所控制但病情仍不断反复。此后,林某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北京、上海多家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而闻名的大医院走上了艰难的求医问药之路。在北京,医生告知林某的家属,目前多发性骨髓瘤无法治愈,且多次病情进展后,治疗难度很;只有通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更长的生存时间。但由于林某年岁已高,进行移植风险太大,北京、上海多家医院均拒绝为林某进行血干细胞移植。

高额的医药费用,压得林某一家人喘不过气。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病情稍有好转的林某回到了临高老家。然而,在停药不到半年后,林某就再次出现发热、皮肤出血和严重头晕、乏力等症状,考虑到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林某曾一度有过放弃治疗的想法。就在林某和家人万念俱灰之际,2014年春节刚过,在朋友的介绍下,一家人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我院海南分院血液科就诊。

就诊海南分院带来新的希望

“当时患者入院时,病情已经十分危重了。”海南分院血液科主任黄文荣告诉记者,经过对患者骨髓瘤病情的全面评估发现,骨髓瘤细胞已经充满患者的整个骨髓,超过90%的骨髓细胞为肿瘤细胞,而且是来源于两种肿瘤的双克隆骨髓瘤癌细胞,“正常的骨髓造血完全被癌细胞侵蚀了,普通化疗方案已经很难控制住病情。”黄文荣主任介绍说,林某年龄大,身体虚弱,到海南分院就诊时已经有重度贫血和严重血小板减少,加上发病后既往反复的化疗对身体的损伤,此时林某的身体已经无法耐受普通的化疗方案。

经过反复进行讨论、研究病情,海南分院血液科通过制定有效方案终于使得林某的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化疗不良反应。林某再次燃起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在连续4个疗程的化疗后,林某的病情经过评估确定已经达到了完全缓解,体力也恢复到了从前健康时的状况。尽管如此,仅靠化疗药物无法长时间维持疗效,黄文荣大胆提出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获新生

目前国内对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年龄一般限制在65岁以下,而此时林某已经是69岁,北京、上海多家医院也因为林某年龄太大,拒绝给他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黄文荣主任凭借多年移植经验和高超的医术,判断林某虽然年龄大,但各脏器功能基本正常,而且身体基础好,如果为林某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争取更深层次的缓解,争取更好的疗效。但是移植风险很大,除了身体因素、病情复杂之外,林某在最初的治疗时曾应用过烷化剂类药物,这类药物会损伤造血干细胞,有可能无法采集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为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血液科全体医务人员讨论后决定为林某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科医务人员在黄文荣主任带领下,克服医生、护士人手不够的困难,制定了详尽的移植方案。医院也为开展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了多次协调会,相关检验科、输血科、营房科、感染科等科室全力进行配合。

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造血干细胞冻存、层流病房开启、移植前预处理方案、移植各种并发症的应对预案,一切都精心准备,并一步步仔细地按计划进行着。8月25日,林某的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获得成功。9月29日,林某顺利进行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0月11日,林某造血功能开始恢复,10月13日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移植过程中,林某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没有出现持续发热、出血及器官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目前林某已由层流病房转入普通病房。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最佳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林某年龄大、病情复杂,进行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难度很大。林某化疗和移植的顺利成功,标志着海南分院多发性骨髓瘤的综合治疗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