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摒除功利幽灵 激活中国足球每一个细胞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新华社记者 马邦杰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6-11-17 03:25

摒弃功利主义,以校园足球联动社会——

激活中国足球的每一个细胞

■新华社记者 马邦杰

指望一名大牌教练化腐朽为神奇,在中国国足早被证明是个注定失败的思维。

去年12月份,在武汉足协举办的一次教练培训活动中,大家谈到了聘请里皮执教中国队的可能性。当时应邀而来的著名足球专家张路说:“中国足球即使请来瓜迪奥拉或者穆里尼奥,也不可能妙手回春。”

作为中国足球衰落的亲历和见证者,张路坚定地认为“功利思维”是罪魁祸首。里皮等名帅或许能给国足带来战术素养等足球理念方面的提升,但他整治不了根深蒂固的功利思想。

张路说,中国足球衰败的种子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种下。当时国内开始举办各种杯赛,原有体系被打破,功利思维侵入足球赛场,于是改年龄、贿赂裁判等各种魑魅魍魉大行其道,一茬茬孩子被毁掉了。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是中国足球吹响的拨乱反正的号角。张路认为,只有坚决摒除功利主义,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为此,对于中国足球改革的关键内容——校园足球,张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反对搞校际比赛,甚至反对搞校队。

武汉硚口区教育局负责校园足球的陈大林以前当过老师、校长,是个难得的为了学生健康敢于仗义执言的汉子,对戕害孩子的锦标主义深恶痛绝。他说:“一旦有校际比赛,校长往往要成绩,比赛立刻就变了味道,锦标主义出现了,作弊造假乱七八糟的都来了,比赛变得乌烟瘴气。这种功利心态最害人啊!”

令人忧虑的是,现在各种校际比赛大有越来越多之势。今年9月有个全国性中学生足球赛事在武汉举行。有位体育老师对此提出质疑:教育部明文规定:学生上学期间,任何大型活动不得挤占学生学习时间。这样的全国性比赛举办时间长,肯定会影响学生学业。为什么不放在假期举办?

举办方答复:假期比赛太多,安排不过来。

对于校园足球的发展方向,陈大林认为,在目前环境下,只有班级联赛大有可为。他说:“我现在就想一心一意搞班级联赛。这里没法弄虚作假,没有丑陋的功利心态,能真正让孩子好好享受足球。”

陈大林与全国校园阳光体育足球项目主管陈智勇不谋而合。陈智勇去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辛辛苦苦地启动了全国校园阳光足球班级联赛。他说:“我们阳光体育一直力推通过体育促进素质教育的理念。现在大家逐渐认识到足球是个很好的教育工具。我们的班级联赛与阳光体育理念一脉相承,践行‘普惠’原则,目的在于让每个想踢球的孩子都能踢球,参加比赛。”

去年,共有大约9万名学生参加了阳光足球班级联赛,各地反响积极。陈智勇说,他们今年的目标是参与人数翻番,争取达到20万人。“20万已经是个相当不错的数字了。我们不搞大跃进,稳扎稳打,通过校园足球联动社会,一步步激活中国足球的每一个细胞。”他说。

张路曾经说:“中国肯定有马拉多纳、梅西这样的球员,可是他们可能在做别的工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踢好球。”他们的足球天赋在沉睡,没被激活。

足球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和娱乐工具,目的在于促进大众身心健康。张路说:“我们再不能把世界杯出线作为唯一目标。这个目标太小了,境界太低了!”

境界是一种意识,一种修为,是过去充满功利戾气的中国足坛最缺乏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对于中国足球来说也是境界为上,有了境界,美好的足球自然而然就会到来。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