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舍弃贪念,知足知止,才能卸下包袱轻松上路,使自己行得更远,收获美好人生
陕西汉中有一座张良庙,庙中石碑上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掷秦一锥”,下联是“辞汉万户”,横批“知止”。这副对联用8个字概括了张良的一生,“知止”的评价耐人寻味。
《道德经》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只有认识到过分的欲望追求带来的后果并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获得长久的富足和安乐。“知止”不是教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而是教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奋发有为的人生,理应进取有度,收放自如。正是因为懂得“知止”,才有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取得应有成绩。
现实生活中,面对种种诱惑,要求每个人都做到心如止水不太现实,但要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诱惑。那些因贪欲而栽跟头的人不可谓不聪明,却由于不知足、不知止,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终至吞下人生苦果。贪欲是心灵的牢笼,常使人丧失基本常识,变得愚昧疯狂。相反,懂得舍弃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大智慧。唯有舍弃贪念,知足知止,才能卸下包袱轻松上路,使自己行得更远,收获美好人生。
知止,“知”是前提。首先当知“止于至善”,把握好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把它作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其次当知底线、“红线”和“高压线”,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领导干部尤其要警惕被权力带来的“微醺感”所麻痹,避免在不知不觉间越陷越深乃至“酩酊大醉”。再次要知危害。“越规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为官不知止,危害的不仅是一人一家,更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知止,“止”是核心。老子曾问世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现实中不少人没回答好这3个问题。有的耐不住寂寞,迷失于权力的“金字塔”;有的抗不住美色,栽倒在“石榴裙下”;有的管不住小节,乃至深陷酒色财气的“自诛阵”不能自拔……种种世相告诉我们,面对诱惑要有坚定的决心意志,当止则止。
热播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无论是李春城感慨“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还是吕锡文坦言“我是真的后悔死了”,都充分说明了无视党纪国法犹如玩火自焚的基本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管党治党的制度法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越编越密。党员干部应以反面典型为鉴深刻反思,立起自律的标尺,做到警钟长鸣、利剑高悬,不越雷池、不踩“红线”。必须强化纪律意识,要有“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的修为境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以纪律为准绳,时刻远离带电的“高压线”;必须强化担当意识,敢于较真碰硬,对歪风邪气、错误言论敢于批评、敢于斗争。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止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更是一种领导能力。做合格的党员干部,就必须懂得知止,并使之成为一种理念、一种品质、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