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重视行动 越掌握主动
●有了目标方向,就要开始行动,很多问题会在行动中迎刃而解
读4月6日“军人修养”专版刊登的《机遇常在“转弯处”》一文,颇受启发。由此想到现实生活中,做事情固然需要事前有个基本的思考和方向,所谓“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但做成事的关键则在于行动,而且行动中往往隐藏着思而未及、谋而难定的答案。
不论是古人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是伟人讲的“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实践出真知”,都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都提倡在实践中寻求答案、深化认知。小孩学骑自行车,往往是在摔上几跤后才掌握平衡的技巧。一个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讲到,学生经常问背单词有什么好方法,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背,多背几遍就记牢了,什么“词根联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这些方法只有在背了若干遍的基础上才会起作用。学知识、做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再多的事前思考或“现成答案”,往往只能作为“预案”或参照,而一旦行动起来了,知识就会在使用、联想、叠加、试错、过滤等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问题的答案也就渐渐明晰起来了。
无数事例表明,行动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把“钥匙”,越注重行动就越能掌握主动。行动中常常要“摸着石头过河”,免不了会磕磕碰碰,甚至会涉足险滩,这时候更需要前行的勇气和定力。行动起来,也许会绕点弯路,也许会受点苦痛,但“摸”的过程会使过河者更深入了解河流的状况,对如何到达对岸自有比别人更对路的办法。如果有想法而不迈开双脚,思想也会止步不前,答案永远不会自然显露出来。有了目标方向,就要开始行动,很多问题会在行动中迎刃而解。也许,行动的过程会不顺利,然而往往越是行到水穷时、越是处在困顿中,越是各种活思想、新思路的触发点,越是蕴藏着“柳暗花明”的生机。
当然,行动要带着思考上路,在行动的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改进、优化,使自己一步一步向“正确答案”靠近。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曾试图整团整营地歼灭敌军,因敌人火力强大难以实现,遂决定采取“零敲牛皮糖”的方式打小歼灭战,最终取得了积小胜为大胜的效果。灵活的战法、鲜活的思想都来源于具体生动的实践,带着思考的行动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
当前,“脖子以下”改革全面展开,体系重塑需要上下联动。然而,有的观望等待,希望上面既要设计建造好“房子”,还要“装修到位”,只等着搬进去住;有的以上面没有明确指示、规定为由,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瞻前顾后、裹足不前;有的想法很多、愿景很好,就是缺乏具体的行动方案。凡此种种,均与改革大势不相符,与时代要求不同步。改革蓝图不会自行变成现实,问题答案不会自己蹦到面前。思考要靠行动发力,难题需要行动破解。面对改革大考,只有每个人都带着思考上路,每个人都进入角色状态,在务实行动中答好自己的答卷,我们才能圆满完成这场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