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捏软柿子练不出硬功夫
近日,两条新闻令人印象深刻。
一条是,某部在攻克复杂条件下某重点作战课题时,专门选最强对手作为敌手,尽管屡战屡败,但他们屡败屡战,愈挫愈勇,坚持舞刀找关公,弄斧到班门,力求取胜之道。
另一条是,国外某国防部为检验网站的安全性,重金邀请“黑客”对其网站展开攻击,结果在被“围攻”中,发现弥补了数十个漏洞,在主动“找打”中加强网站安全防范。
战场从不同情弱者,过硬本领需要过硬对手的砥砺。然而在部队的对抗训练中,也有另一种现象存在:有的练兵时“拣软柿子捏”,怎么轻松怎么来;有的对抗时“图场面求好看”,怎么“精彩”怎么演;还有的训练时与对手搞攻守同盟,追求各自为安,皆大欢喜。诸如此类的做法,浪费了训练资源,败坏了训风演风,埋下了失败祸根,实不应该,必须纠正。
古人云:“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覆,弓马不素习而欲战胜者,未有不败者。”人品如何看朋友,能力高低在对手。无数事实证明,好钢需要烈火淬,练手就该找强手。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长期独霸乒坛,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建立了一支与对手极其相似的陪练队伍。国外某坦克防护装甲专家在研制某型坦克防护装甲时,请来某破坏力专家做搭档。研制中,一人带领研制小组研制防护装甲,另一人则专门负责摧毁他已研制出来的防护装甲,最终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坚固的坦克。
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训练“船动而炮不动”,打靶时“预量码数,遵标行驶”,演练“徒求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如此训练,焉有不败之理?习主席指出:“能打仗、打胜仗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最大的短板、最大的弱项。”选强手做对手,把败绩当阶梯,最大限度提高“对抗指数”,在发现短板中弥补短板,就能在针对性训练中变弱项为强项。
历史经验表明,一支军队最大的威胁,往往不在于吃了败仗,而在于打了多次胜仗后慢慢滋生出来的松懈与自负。失败是清醒剂,挫折是营养师。选强手当敌手,跳出争彩头、走过场、保安全的圈子和红军必胜的模式,把每次训练都当成临战演练,就会选强对手,不怕失手,从而在与强手反复过招中消除与强敌的“效能差”“能力差”,练就克敌制胜的过硬本领。
(作者单位:71602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