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催人奋进的鼙鼓
有那么一首歌,我们唱起她就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充满力量。对,她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显示,关于国歌法的法律案拟于今年6月初审。这意味着,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将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我们的国歌作为“国家象征”,将有新的“护身符”。
国歌,是由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歌曲。我国最早的国歌叫《李中堂乐》,这首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歌曲,是1896年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到西欧和俄国访问时,为符合外交惯例而临时编作的。随后的50年里,《巩金瓯》《五旗共和歌》《中华雄踞天地间》《卿云歌》等相继成为国歌。
国歌几度更换的背后,是国家政权频繁更迭的悲剧。当时的中华大地,人们渴盼能有一曲战歌,激励国人团结奋进,赢得民族和国家的解放。
1935年3月,聂耳为田汉的抗日救亡主题电影《风云儿女》创作了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7月17日,聂耳不幸逝世,《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其23岁短暂生命的最后作品。《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不仅很快唱红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还享誉海外,全球传播。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这首歌后,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还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场上,《义勇军进行曲》是代表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在盟军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也赫然在列。
《义勇军进行曲》被首次提议为国歌,是在这首歌诞生14年后的1949年。当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许多委员表示赞同。当有人提出对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做一改动时,很多人不同意,毛泽东和周恩来也赞同和支持不改歌词,周恩来还说:“用原来的歌词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随后的开国大典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歌声飘过82年,《义勇军进行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奋进,已成为中国精神的化身,成为我们的国家气质、国家象征。郭沫若曾称赞“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动人心魄,旋律震撼人心。战争年代常唱她能激发英雄气概,和平时期常唱她能培养爱国情怀。抗联老战士李敏曾说,“有一次,仗打得眼看就难以支持了,大家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敌人居然愣住了,我们鼓起了力量,最终突围成功。”2015年7月20日,女排大奖赛香港站中国队与泰国队赛前热身时,场地上突然奏响了中国国歌,当时,女排队员们都立即停止训练,面对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对这一条件反射,女排姑娘袁心玥说,“这是身为中国人最自然的反应。”
“苦也为你苦,乐也为你乐,感觉最美丽的名字叫中国。无论多么艰难,有你我怕什么,最亲的思乡曲就是国歌……”这是纪录片《华侨魂》里的歌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也门撤侨时同胞登舰前的合唱。“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表现的地方。”是的,国歌是游子对祖国魂牵梦绕的心曲,国歌是我们对祖国发自内心的骄傲。
国歌是国家的象征,不容任何亵渎。尽管我国对国歌的演奏、使用等有明确的规定,然而社会上仍有对国歌不尊重,甚至侮辱的现象,国歌甚至被一些人篡改为炒股歌等。还国歌以庄严,确实需要法律这把利器。这法律,维护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底之音。
国歌里流淌的,是深沉浓郁的情感,是家国天下的情怀,那字里行间里的情愫,那激昂旋律中的力量,终将不再只是一段心灵的独白,而会在传唱中汇成心中永恒的交响。
骏马追风气魄扬,国歌高唱砺精神。让我们“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当好新时期的“义勇军”,“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去追逐可期的强军梦想。
(作者单位:边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