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他挥泪告别军营,但与部队的缘却一直没断。用他的话说,就像婴儿与母体,一根无形脐带始终相连并输送养分。此后的几十年间,他想方设法与部队青年官兵再续缘,直至古稀之年仍为国防奔与呼。这位老人名叫朱龙训,家住浙江省海盐县澉浦镇。前不久,《中国国防报》记者走进他的农家小院,聆听一位退伍老兵的爱国拥军故事。
朱龙训在院子里的漫画墙前给学生们讲拥军故事。甘建康摄
老兵情怀,像一坛陈年老酒
■葛羽哲 中国国防报记者 罗正然
在浙江省海盐县澉浦镇规划建设的千年古镇中,有一处位临长山河畔的农家小院,5月初,县规划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来此造访。这座普通宅院,既无历史底蕴可开掘,也无名人轶事可探听,一行人为什么来这儿?
走进小院,真是别有洞天!只见围墙上喷绘着反映军民一家亲的彩色简笔画,一楼大厅里挂置着房屋主人与部队官兵大大小小几十张合影,一侧还有一个装着兵器模型的展示柜。
原来,这里是一名退伍老兵在自家办的爱国拥军教育基地。规划办公室工作人员感叹这可是为传承千年古镇文脉添上了新的一笔呀!农家院的主人叫朱龙训,从半个世纪前黑白照片上的帅气年轻人,到而今两鬓斑白的古稀老人,朱龙训身上有讲不完的故事,恰似一坛陈年老酒,沁人心脾。
如同婴儿与母体,一根无形脐带紧相连
1965年,朱龙训恋恋不舍脱下军装退伍返乡。
走出军营的朱龙训并非一帆风顺。因为他当过兵,善于开拓创新,做事不按“套路”出牌,时常不被人理解。4年间,先后干过公社建筑队的木工、农业机械厂的修理工等6个岗位。
那段日子,父母不解,工友讥讽,朱龙训只好给连队干部和战友们写信倒苦水。“龙训啊,军人的词典里没有怯懦二字。”“刚走出军营步入社会,这种不适是暂时的……”回信中一句句宽慰的话语,一声声殷切的勉励,像行军跋涉途中的补给,给了朱龙训劳顿之后满满的能量补充。
后来,朱龙训“一根扁担、两筐羊毛衫”闯上海,从摆路边摊到开办羊毛衫厂,成为当地有名的企业家,几年时间里,他的人生发生蝶变。
当他写信给老部队报告创业成功后的喜讯时,没想到信被退了回来。因为编制调整,原部队撤编了。那一刻,朱龙训就像一个有了出息的孩子却无法回报含辛茹苦抚养自己成人的母亲,一种无法填补的遗憾始终相随。
“部队像母体,用一根无形的脐带输给我丰富的精神养分,让我在举步维艰时挺起脊梁骨。没有部队,也许我的人生就倒下了!”回想刚退伍那几年的跌宕起伏,朱龙训愈加想念部队和战友。
夜深人静时,朱龙训问自己,该怎么还上老部队的恩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