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实战化训练真正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朱建海责任编辑:菅琳
2016-11-01 04:03

突出实战化训练的联合特质

■朱建海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条件,实战化训练具有不同的本质反映。只有着眼时代条件的改变和未来战争需要,准确把握实战化训练的时代特质,与时俱进地改进完善训练内容体系和方法手段,才能使实战化训练真正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

训练理念由“尾随式”继承向主动设计作战转变。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化训练,已经不再是简单地适应作战,而是更多地在设计和实验未来作战。“按训练方式打仗,按打仗方式训练”不是对过去战争的简单继承,也不是对近期局部战争的亦步亦趋,而是以一种前瞻的眼光,透视未来战争,指导当前训练实践,核心是研究如何避免在高技术领域同敌打堂堂之战,要针对敌方作战体系的薄弱环节进行专攻精练。在训练中发展非对称作战方式方法,瞄准敌人的软肋和死穴打,着眼于发挥我们的优势打,真正实现“以能击不能”。

训练环境由物理地理空间向网络电磁空间拓展。与以往战场环境相比,信息化战场空间更加广阔,战场陆、海、空、天、网紧密融合,网络空间既是首当其冲的新战场又对其他战场空间提供纽带支撑。开展实战化训练,既要研究陆上、海上、空中作战,更要重视网络、电磁、太空攻防,必须最大限度地把信息化战场环境的复杂电磁、实兵交战、网络监测、战场感知、水文气象、核生化等情况逼真地构设出来,使物理地理环境下训练与网电空间训练高度融合,实现基于场地训练向基于战场训练转变。

组训方式由要素编组战术对抗向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拓展。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米格-29战机由于没有作战体系支撑,升空后根本看不到对手,却被对手在几百公里外牢牢锁定,上天即被击毁。基于此,实战化训练必须适应“体系对抗、无仗不联”的大趋势,加大“联合因子”嵌入渗透战术对抗训练力度,着力推进训练方式向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转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