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e家:“荣誉指数”在手机上飙升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肖志超 陈宁 王新责任编辑:陈婕
2016-10-14 05:12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曾感召无数家庭将子女送入军营。时下,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参军光荣感淡化的问题困扰着一些部队。信息网络时代,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增强民众对军人职业的认同感和军人军属的光荣感?当年轻人面对更多的未来选择时,参军的光荣感从哪里来?如何让这种荣耀贯穿军人的军旅生涯始终,甚至在脱去戎装多年后依然延续?陆军第1集团军“光荣e家”微信公众号创办一年多来的经历,或许能给我们启示。——编 者 

看到1年前的新训照片——

被微信里的自己“电到”了

新兵入伍,陆军第1集团军微信公众号“光荣e家”编辑、中士赵志勇分外忙碌。跟着训练督导小组,他走遍了集团军各部队,寻找新兵的趣闻趣事。

进入9月,江南的秋老虎气势汹汹。赵志勇一边擦着汗,一边向记者讲起第一次被微信“电到”的经历。

去年《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出台时,赵志勇还是集团军所属某炮兵旅的一名班长。一个周末,他在战友分享的微信文章《青春军营就是这么“燃”》里,意外发现了自己新训时候的照片。看到照片上抓着单杠、脸憋得通红的自己,他在朋友圈里写道:“我被曾经的自己感动了。”那天,有30多个人给他点赞。

赵志勇的经历不是个例。感动源于被关注。“光荣e家”微信公众号开设“面孔”栏目,把镜头对准基层战士,盯着一线捕捉战士动人瞬间,赢得了官兵们的喜爱,也让更多战友感受到聚光灯下的光荣。

某防化团新兵张藤踏进军营不久,就登上了“光荣e家”微信公众号。张藤一家三代4人参军,哥哥张彪比他早一年来到部队。入伍前,张藤就在“光荣e家”上看到了哥哥的身影,没想到自己入伍后也在网络上露了脸。父母把哥俩的照片下载下来,冲洗后挂在了屋里。

今年夏天,长江中下游洪水泛滥,该集团军部队连夜开赴九江大堤封堵决口,“光荣e家”推送微信《决战九江:洪水不退,我们不撤》。大堤上,某步兵旅中士秦茂林站在第一排,污泥糊满脸颊和迷彩服,他瞪大双眼高喊:“洪水不退,我们不撤!”夜里换班休息时看到这篇文章,秦茂林感觉胸口里有团火在熊熊燃烧,倦意顿时消散了不少。

军嫂用微信“支前”——

发现可以做的事儿有很多

军嫂陆欣外表秀丽,是驻地某报社记者。工作之余,她还要操持家务,照顾刚满周岁的孩子,但仍主动申请成为了“光荣e家”的兼职编辑。

“军嫂不容易当。”陆欣说,她和丈夫、某步兵旅干事刘苑虽然不用过天各一方的分居日子,但平时因为丈夫出差和驻训,一家团圆的日子其实并不多。她本没有更多精力参与运营微信公众号,直到和丈夫一起进行了一次采访……

刘苑所在旅有一名四级军士长名叫陆磊,2010年他的女友潘小侠在来队途中遭遇车祸。昏迷20多天后,潘小侠奇迹般地苏醒,但身体右侧瘫痪、智力衰退至3岁孩童水平。遭此大劫,陆磊对潘小侠不离不弃,除了照顾生活,帮助她恢复记忆,最后坚持与她结婚。

“当时我和老公一起去采访,回来的路上我扑在他怀里哭了。”当晚,陆欣连夜整理材料,撰写稿件《一个兵感动一座城》在《浙江日报》刊发。在丈夫的鼓励下,她还制作了微信稿件《一个让百万人飙泪的故事:陪“3岁”妻子慢慢长大,世上最美的情话》,仅一天点击量就达到“10万+”。

“部队中有那么多美好而感人的事情,成为军人多么光荣!可网上有的人不但不认可,还恶意攻击抹黑部队,这很可恶也很可悲。”从此,陆欣渐渐关注起军事类微信公众号,发现自己可以做的事儿有很多。

陆欣申请加入了“光荣e家”团队。她还加入了一个军嫂群,在群里发现新闻线索,把军人军属的感人事迹搬上“光荣e家”。“通过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军属们能感受到身为军人家庭一分子的光荣和责任,我们也努力为军属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陆欣说:“我希望每一名军嫂和老公上街时,都能被别人羡慕:看,她老公是军人。”

“海归”青年“路转粉”——

现在后悔当年没参军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部队新媒体这么‘有料’。”翻看着“光荣e家”微信公众号,留学归来的周煊棣很快“路转粉”。

2011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求学前,周煊棣曾有一次参军的机会。最终,因为担心部队太“封闭”,他选择了出国留学。如今学成回国后,众多军事微信公众号向他展现着军队和军人在信息网络时代的开放与自信。

“我现在挺后悔当年没参军。”周煊棣自己也运营着一个微信公众号,粉丝数不少。如今他是“光荣e家”的“编外策划师”,经常与“光荣e家”编辑团队分享办新媒体的经验。

“微信公众号面向社会 ,我们虽然只是一个部队的微信公众号,但也要积极传播军人好形象和军营正能量。”“光荣e家”微信公众号编辑、某旅大学生报道员洪媛媛说,她把战友们的感人故事写进一条条微信——炊事班长洪志艺背着两口大锅奔袭、小女兵詹露露初剪短发时泪眼婆娑、侦察兵李九龙连夜急行军小憩初醒睡眼惺忪……许多微故事、微镜头虽短,却特别受网友欢迎,还意外促成了三段美好姻缘。

“我和身边的不少同学是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部队的。”正在华东理工大学就读的大三学生洪烨程,关注“光荣e家”已快半年。他主动加入本校国防生“双拥小队”,成为编外队员。“现在和我一样参加拥军活动的同学已经快20人了,都是‘光荣e家’的粉丝。”他和家人商量:毕业后就报名参军。

一位叫“燃燃”的网友累计给“光荣e家”留言40余次。“燃燃”真名叫胡登平,是一名参加过1998年九江抗洪的退伍老兵。留言中,他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当年,部队开赴九江,他因探亲休假晚了几天,为了赶时间打车追赶部队,车子即将进城路过一个收费站,司机师傅很自豪地告诉工作人员:“车上是抗洪部队的战士。”工作人员没有收费,二话没说打开出口:“过!”

“当时我感到当兵真光荣。今年抗洪,虽然我离开了部队,但也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军人!”胡登平经常把“光荣e家”发布的抗洪救灾稿件转发到微信群里,他告诉记者:“侄子主动跟我说要为解放军做点事,找来了几个朋友组成私家车车队,帮忙运送支援抗洪部队的物资。”

短镜头①

陆军第40集团军某旅——

“电子喜报”穿越硝烟到战壕

■郑金岩 本报特约通讯员 蔡华东

“梁野同志在实兵对抗演习中,敢于担当,成绩突出,经旅党委研究决定,记三等功一次,望再接再厉。”前不久,大漠戈壁某演训场,陆军第40集团军某旅工化营下士梁野没想到,演习还没结束,一份“电子喜报”已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和野战局域网传到营连。闻讯,激战一夜的全连官兵备受鼓舞。

“电子喜报”穿越硝烟到战壕,是该旅依托网络开展政治工作的一个创新。该旅政委张岑楠介绍说,过去都是在演习结束后集中表彰奖励,这次演习,他们采取“电子喜报”的形式,把部分奖励落实在演习中,及时兑现奖励。根据相关规定,旅里制定了《重大演训活动专项表彰奖励实施细则》,作为颁发“电子喜报”的依据。

翻看细则,笔者看到:实兵模拟对抗发现“敌”指挥所、炮阵地、指挥枢纽等重要目标,组织指挥成功破袭“敌”指挥所、炮阵地、指挥枢纽等重要目标,实弹射击成绩突出,为演习取得胜利作出突出贡献,经组织研究后给予嘉奖、立功等相应奖励…… 演习中,坦克营副营长方立明指挥坦克梯队依托临时站台卸载,提前一半时间完成任务。收到“电子喜报”的一刻,方立明高兴地说:“作为一名有16年兵龄的老兵,参加过多次演习,获得的表彰奖励也不少,但还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喜报,真有立‘战功’的感觉!”

该旅政治部主任郑金岩表示,“电子喜报”能克服战时交通不便、评功评奖不及时的问题,经过下级党委(支部)推荐,旅党委批准,奖励能够直接下达到指挥信息网络终端,及时有效激发了官兵的训练热情。演习中,该旅共发出“电子喜报”28份,官兵在昼夜兼程、连续奋战的情况下,先后圆满完成了远程投送、武装奔袭、实弹射击等课目。 

短镜头②

陆军第13集团军某炮兵团——

荣誉“热气腾腾”直达军属掌心

■张 军 张艾琦

“儿子,你举起奖杯的那一刻真是太帅了!”前不久,陆军第13集团军某炮兵团上等兵彭洪比武夺魁刚走下领奖台,便看到母亲从云南勐腊发来的信息。原来,彭洪上台领奖的同时,团机关就利用网络把他领奖的消息和照片传到了其父母的手机上。

把“热气腾腾”的荣誉第一时间送达官兵家属掌心,是该团创新政治工作的一个缩影。该团政委王韬说:“90后官兵是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手机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荣誉搭上移动网络快车,有效提高了政治工作的时效性、贴近性。”

以往,一份喜报寄到家,或许要十天半个月。荣誉还是那份荣誉,但新鲜感就差了许多。在发挥好传统方法的同时,该团尝试拓展互联网功能,在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采取网上家书、“电子喜报”、风采图片展等方式,把经过脱密处理后的官兵风采掠影和获奖情况及时推送到父母掌心,让他们同步共享子女成长进步的喜悦。与此同时,团里还完善局域网建设,开设网上荣誉室、“强军路上兵先锋”等专栏,设立“数字龙虎榜”,进一步增强官兵的荣誉意识。

“这张是我获得新兵连‘训练之星’的照片,我妈把它设成了手机屏保,邻居都很羡慕!”“我们县里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我立功的图文,好多老同学打电话来祝贺!”……在该团局域网论坛,官兵们你一言我一语,畅聊着移动网络送来的掌声与喝彩。下士徐阳深有感触地说:“立功受奖,线上线下不再静悄悄,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归属感和获得感,感觉自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光荣之家”:

网上网下都应亮堂堂

■徐金富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军人家庭门楣上都有一块“光荣之家”的红牌。不少军人回想起来,就是小时候看了邻居家门上的“光荣之家”才想当兵的。

军人执干戈以卫社稷,挂在门楣上的“光荣之家”,是军人军属荣誉的象征,也是对军人家庭的慰藉。正如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说:“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

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军人家庭门楣上不见了“光荣之家”牌子。不过,这种光荣如今却以另一种形式在网上传播开来:边防军人休假为妻子准备一年的饭菜,被各大媒体争相转载;抗洪一线“最美睡姿”让网友热泪盈眶;中国军网征兵宣传MV《战斗宣言》,甚至吸引了众多海外“粉丝”……

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使命感、荣誉感,让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国家安全才有保障。从门楣上一块小小的牌子,到以微博、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为载体的“光荣e家”,让军人军属在信息网络时代收获融融暖意。“不见征戎儿,岂知关山苦”。要让广大民众和网友了解真实的军营和军人,在网上网下都形成爱军拥军氛围,我们能做的事确实还有很多。

时间和潮流永远不等人。为了真正提振军人军属的“光荣指数”,网上网下的“光荣之家”都应亮堂起来。

本文图片由司诺提供,姜紫微合成

(《解放军报》2016年10月14日 11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