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嘹亮,革命激情豪迈
力量是需要激情来调动的,调动激情有多种方式。有一个国民党部队的俘虏兵曾经对陈毅讲了一段话,他说:“我今天才发现,为什么共产党的部队总打胜仗?”陈老总问他是何故?他回答说:“因为共产党的部队会唱歌,一天到晚都是歌声嘹亮,而国民党的部队则死气沉沉。”这个俘虏兵说的不无道理。唱歌是红军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在长征途中,无论敌人多么凶残,无论党内斗争多么严峻,无论自然条件多么恶劣,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对革命前途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周恩来进入草地后,他带领大家唱起了那段时间他最爱唱的歌:“八月继续向前进,草地行军不怕冷。草地从来无人过,无坚不摧是红军。”在野外露营时,茫茫草地上空回荡起叶剑英浑厚的男中音:“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顿时歌声此起彼伏,革命的激情驱散了寒气、困意。
在一次战斗中,我的父亲和于桑同志在大金川崇化县的独松渡口的一条战壕里阻击敌人,一阵子弹扫来,把他们埋在尘土里,两人脸上沾满鲜血,也不知谁负伤了,他们抢着为对方包扎,擦掉脸上的血迹,于桑抹了一把脸,朝我父亲微微一笑。这一笑深深地印在了我父亲的脑海里,它充满了对死神的蔑视,也充满了对革命的信心。
这种微笑我父亲在廖承志同志的脸上也见到过,那是在一个特殊的场合。1934年11月7日,在巴中县川陕省第四次党代表会上,廖承志被张国焘以莫须有的罪名关押起来,下落不明,我父亲以为他被害了。后来才知道只是慑于他父母的声望和党中央知道他在红四方面军中,张国焘才没有对他下毒手。长征途经北川县的石崖下,我父亲正在躲雨时意外与他相遇,乘卫兵不备,我父亲想询问他的情况,安慰他几句。谁知廖承志毫无沮丧之意,风趣地向我父亲吐了吐舌头,然后是他那特有的微微一笑。
几十年后,当廖承志回忆起这一幕时,送给我父亲一首打油诗:“把手相逢君十六,严颜庙后山犹绿。嘉陵江畔浪滔滔,几度含杯嚼狗肉。忽作楚囚在通江,从兹变幻辰与参。雪山草地都踏遍,相逢最后在延安。回首当年俱少年,如今抱孙发皤然。酸甜苦辣都尝过,捂着尾巴是神仙。”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老红军战士豪爽豁达的性格、临危不惧的品质、谦虚谨慎的美德和对战友的深情厚谊。红军指战员就是以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逆境,迎接并战胜长征途中的各种艰难险阻。
长征中,李伯钊同志率领的红星剧社在战斗间隙给红军将士们演出精彩的文艺节目,鼓舞士气。1935年6月,在黑水芦花庆祝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晚会上还演出了苏联红军的踢踏舞等。过草地时,由陆定一、李伯钊作词,不知由谁作曲的《打骑兵歌》不胫而走,在红军中广泛流传,给了红军战士们无穷的力量。歌词写道:“无敌的红军是我们,打败过蒋贼百万兵,努力再学打骑兵,我们百战又百胜。”我的父亲在晚年还会经常吟唱这首红军歌曲,眉宇间流露着坚定、自豪。
长征有着讲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当中蕴含的精神,也是多维的。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弱小的红军克服了重重险阻,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最终冲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在新的长征路上,80年前那段人类史无前例的远征无疑将给我们带来太多太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