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民兵>>正文

西双版纳军分区大力锤炼“亮剑”精神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张应东 严浩责任编辑:杜汶纹2015-04-13 16:58

夜梦铁马冰河 戍守万里边关

——云南省军区围绕强军目标打造八千里文化长廊闻思录

■张应东 本报特约记者 严 浩

云南省军区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引领官兵铸牢践行强军目标思想根基。图为文山军分区组织官兵参观老山主峰“红歌林”,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信念的力量。江彦军

“雄伟的狮子山,光荣的红领巾辅导站,战士与学生心相连,红领巾映红狮子山……”冉冉升起的旭日,给苍茫的群山洒下一抹金晖。4月1日,记者登上狮子山哨所,听到一阵悠扬的歌声。寻声望去,只见一名戴着红领巾的中士,正弹着吉他教驻地小学生唱歌。

“用军营文化哺育驻地少年儿童树立理想、健康成长,是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建设的内容之一。”云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伟告诉记者,近年来,该省军区围绕强军目标打造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既为美丽的“第二故乡”增添了一道独特文化风景,又取得了文化强边、文化固边、文化兴边的综合效益。

励志铸魂的文化才有时代性

3月中旬,到边防连队驻训的开远市人武部16名民兵,参加了一项特殊的仪式——为界碑描红。在中越边境106号界碑前,民兵李杰一笔一画描完“中国”二字后,心情格外激动:“每描一笔,我对国家的理解就会加深一层。界碑在我面前,责任在我肩上,祖国在我心中!”

据蒙自军分区政委刘明军介绍,开展以界碑为载体的文化活动是他们建设“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的“重头戏”。每次组织民兵到边防部队驻训,他们都会开展为界碑描红、与界碑合影、讲界碑故事、向界碑宣誓等活动,以此增强民兵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国殇墓园等红色资源丰富。省军区司令员张肖南将它们比作是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坚守戍边志向的“维他命”。他说:“国民之魂魄,文以化之;军人之忠勇,文以砺之。红色资源成为端正价值追求,夯实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根基,让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个个成为精神上的富翁。”

仰望历史的天空,往事依然感人至深。文山军分区组织的“戍边故事会”,让官兵们心潮起伏。台上,年过花甲的老兵李建伟深情讲述:“那时候,巡逻宿营都要挖猫耳洞,还要安排暗哨和潜伏哨,以防敌人偷袭……”台下,新时代的官兵端坐静听。上等兵周水颜说:“老一辈边防军人为了祖国领土完整,不怕流血牺牲。我们接好他们的班,续写戍边新辉煌。”

“我们不仅守卫着有形的高地,心中还装着一个无形的高地!”戍守老山10年的彝族上士阿钟提宏的一句话,让记者悟出了真谛:正是励志铸魂的边防文化,为官兵构筑起忠诚戍边的精神高地。这片高地无形,但有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