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石建勋:需求侧管理的新内涵新特点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石建勋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1-02-19 19:12:40

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总体来看,所面临的堵点既存在于供给侧,也存在于需求侧。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既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也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注重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加强需求侧管理的相关工作,首先应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其长期性、全局性、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等新内涵新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需求侧管理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加强需求侧管理的相关工作,首先要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需求侧管理的新内涵新特点。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总体来看,我们所面临的堵点既存在于供给侧,也存在于需求侧。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既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也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注重需求侧管理。总的来看,实施需求侧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堵点。

深刻理解需求侧管理的丰富内涵,需要结合新发展阶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把握好长期性、全局性、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等新特点。

长期性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这就决定了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强需求侧管理的长期性。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以往的需求侧管理更多是通过短期的总量政策刺激,达到快速调节需求总量和平滑经济波动的目的,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加强需求侧管理的长期性体现在:不是着眼于逆周期调节,解决短期经济过热或需求疲软的阶段性政策调整的权宜之计,而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长期战略部署,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调整,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内在要求,是聚焦解决中长期性、系统性问题,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全局性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应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既需要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也需要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既需要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也需要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既需要全面促进消费,也需要拓展投资空间。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强需求侧管理,涉及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需求传导机制、形成供需对接机制等一系列内容,需要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可谓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再加上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展动力不足,我国对外贸易、跨境投资、国际技术合作等受到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分析,加强需求侧管理,有利于构建强大国内市场,有利于畅通经济循环,是应对挑战和压力的关键之举。

系统性

需求侧管理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满足国内各类市场主体需求、全面释放需求活力与潜力、推动需求与消费升级、形成供需良性互动等为目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注重需求侧管理,要坚持系统思维,正确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处理好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关系,处理好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等。必须针对制约国内需求潜力释放的结构性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战略部署。既要利用好短期宏观政策工具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更要重视完善体制机制,从制度建设层面推动形成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制度改革、科技创新、释放政策红利等具体措施,有效激发和引导消费、储蓄、投资,打通抑制需求的梗阻,释放内需潜力。

动态性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需求侧管理的目标、环境、重点、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时效性。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个性化、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变化不断向需求侧管理提出新要求。另一方面,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确定性增加,不断给需求侧管理带来新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需求侧管理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实施的效果,不断适时进行优化和调整。要从内外部环境变化中认识和把握新要求、新机遇和新挑战,做到科学应变、趋利避害;科学分析和实时把握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更加重视对接动态需求,在优化供给结构和改善供给质量的同时,实时调节需求侧管理的目标、方向和方法,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开放性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强需求侧管理是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格局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积极应变的战略举措,具有显著的开放性。可以说,需求侧管理的范围既包括国内需求,也涉及国际需求,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相互影响、相互关联;满足需求的供给既包括国内供给,也涉及来自国际上的供给;影响需求侧管理的因素既包括国内环境和国内市场因素,也涉及国际环境和国际市场因素。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需求侧管理在更高水平开放条件下进行,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让中国为世界各国创造更丰富、更有利、更方便的投资机会和营商环境,在更大规模和程度上使中国市场成为世界大市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石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