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今年夏天,第二届国际丛林巡逻比赛在巴西亚马逊丛林举行,来自德国、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12个国家的18支队伍参赛,我军由南部战区陆军率第14集团军等单位的部分官兵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我军参赛队获7个单项第一、1个综合性课目第一,总分排名第一。
此次比赛,严格按丛林作战特点规律设置条件、课目和规则,实战性强、危险性高、连贯作业时间长,有效检验了各国参赛队的丛林作战能力。载誉回国后,我军参赛队将走出国门参赛经历与部队训练相结合,围绕如何深化实战化训练谈体会、提建议。记者整理了其中3名队员的体会发言,以期对部队转变训练理念、改进训练方法有所启示。
打仗,“不带脑子”岂能完成任务
——我军参加第二届国际丛林巡逻比赛官兵对实战化训练的体会与思考
■郭 星 本报特约记者 欧阳治民 整理
为什么30发子弹才消灭一个“敌人”
——打仗,敌人不会傻乎乎地等你慢慢瞄
讲述人:南部战区陆军某旅连长普成斌
在这次比赛的丛林伏击战中,我用了整整30发子弹才消灭一个“敌人”。这样的命中率,听起来有些“菜”。听了其中缘由,大家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判断。
根据比赛规则,我们在伏击战中发现目标后,必须在10秒钟内打完30发子弹,少打、漏打、错打、超时都要扣分,且伏击位置不得更改。这样设计规则,道理很简单:丛林伏击战,双方不见面就不见面,一见面就是面对面,火力当然要快、猛、准。
目标靶快速朝我所在位置移动,我立即瞄准射击。可令我意外的情况出现了:靶子停在了一棵树后,啥也看不见。
我只能赌一把。估算靶子的大概方位后,我朝那棵树连续射击,直到最后几枪,终于将树干击穿,命中树后目标。
尽管我只得了1分,但相比扣10分,还是挺划算,总算没拖中国队的后腿——我们中国队不仅分数最高,而且是唯一没被扣分的参赛队。
这场比赛,让我对射击训练有了新认识。首先,射击精度很重要。如果弹着点不集中,怎么可能击穿树干?其次是射速很关键,10秒钟打30发弹,是不允许慢慢瞄的。还有,射手必须“带着脑子打枪”。比赛中没有固定的射距、方向和目标,还设置了战伤自救、人质解救、陷阱排除等情况,“不带脑子”是完成不了任务的。
联想到我们平时的射击训练,我感到精度有余、射速不足,且射击条件、组织方法较单一,“靶场味”往往大于“战场味”。
打仗,敌人不会傻乎乎地等你慢慢瞄。我觉得,训练由考评牵引,必须构设更加符合实战的考评体系。比如,我在连队尝试将射击考场设在林间、坡上,让靶标动起来、活起来,不仅考常规射击,还考抵近射击、简便射击、特种射击,并且设置各种情况逼着连队官兵当一个有头脑的射手,对大家促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