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参军”:济南战区军民融合创新军交运输保障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东星 江豪 田善明责任编辑:姚远
2015-11-12 02:27

融合,先要有“鬲”

■高志文

恩格斯说,交通线是军队部署中的要害。利德尔·哈特认为,军事学术的全部秘密,就在于使自己成为交通线的主人。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得出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千条万条,运输是第一条”。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也是国防建设的“生命线”。其建设投入大、周期长,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将军事功能寓于其中是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让军交融入国家交通的“大脉管”,让“经济流”和“战斗力”各取所需、切换自如、畅流无阻,必须坚持军民融合。 

交通运输具有军民共用共享的属性,为军民融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但“大动脉”和“生命线”毕竟不同,“融合”无法简单“重合”。济南军区在军交运输建设中抢抓机遇、主动融合的做法值得借鉴,其中遇到的问题也发人深思:军民融合提了好多年了,不少人的观念还停留在简单的“合二为一”“搭车捎带”以及功能复合等层面上,没有认识到融合是着眼实现国家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的重新设计和铸造;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管理机构没有实体化,临时的协调机构无法赢得融合高效益……

融合的融字左边是个“鬲”,指的是古代一种类似鼎的三足炊事器具,融也有“加热融化,炊烟上出”之意。军民融合必先有“鬲”,要有一套相应设备、法规机制和管理机构,军地才能真正同烧“一把火”、共煮“一锅饭”,烹制出惠民利军的“融合套餐”,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